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核医学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徐医附院核医学科建科30多年,现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9名,硕士研究生3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徐州市科研课题1项,获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2项,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同时承担着徐州医学院《核医学》、《检验核医学》、《医用放射防护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技术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见习教学。

该科拥有美国GE公司最新型功能分子影像诊断设备 SPECT-PET-CT(单光子/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仪)一台,飞利浦公司最新型配有平板CT的SPECT-CT一台,该机属全国首台引进,科室还即将引进PET-CT和医用回旋加速器。

该科拥有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Unicel DXI 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公司Cobas e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公司Immulite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深圳新产业公司MAGLUMI 2000 plus发光免疫分析仪,放射免疫Y-计数仪等先进设备。

该科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开放治疗病床12张。

特色技术:

1、显像检查项目:肿瘤全身探查、肿瘤骨转移全身探查、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甲状腺显像、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检查、肺梗塞、肾脏功能显像等

2、放射免疫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项目肿瘤标志物检查:AFP、CEA、铁蛋白、TPSA、FPSA、CA19-9、CA15-3、CA125、CA724、CA242、SCC、CA50、CYFRA21-1、NSE、HCG、β2-MG、Tg、TSGF等;垂体及性腺激素:FSH、LH、E2、PRL、T、P、HGH、HCG;垂体肾上腺轴激素:GH、ACTH、皮质醇、DHEA-S、ALD、PRA、ATⅠ、ATⅡ;血液系统:叶酸、维生素B12,EPO;骨代谢类:OSTEOC、Vit-D、CROSSL、TP1NP; 代谢类:Ins、Cps、CT、PTH;其它:IGF-1、IGFBP3、IL-6、HCY、DPD、BAP等

3、治疗项目:碘-131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碘-131治疗甲状腺癌、锶-89治疗肿瘤骨转移、碘-131美妥昔单抗治疗肝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血管瘤、瘢痕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感染性疾病科召开中华医学会慢性肝病临床多中心项目启动会

5月11日上午,感染性疾病科召开中华医学会慢性肝病临床多中心项目《VitD水平及其相关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效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启动会。合作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马洪德主任、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李建军主任、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耿爱文主任、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梅存金主任、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汤仙团主任等来院参加。 潘修成教授主持启动会,首先代表感染性疾病科对各位主任的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课题设计及标本收集方法等,以便更好地启动及推进此研究项目,同时对项目参与人员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分工及标本库的建立等作了进一步的部署。 各位参会主任肯定了此项目的研究意义,表示将大力支持,并就所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人的大概情况及实验室条件作了进一步说明,随后就此研究项目入组病人的标准、收集标本的时间以及方法、标本冻存的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该项目为我院感染性疾病科首次主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将对感染病科临床研究多中心项目的管理、组织及课题实施等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潘修成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年主要从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筛选的临床研究。2012年曾获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新型临床诊疗技术攻关项目的资助,主要研究IL-21在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预测中的价值及应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Antiviral Therapy》 、《Scand J Immunolgy》、《Acta Virology》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等中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腺样体肥大推拿有效吗
葛伟
回答: 腺样体肥大推拿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但无法替代正规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推拿辅助治疗、鼻腔冲洗、饮食调整等。 1、药物治疗 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炎症。药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腺样体肥大,需持续用药并定期复查。 2、手术治疗 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或反复中耳炎时,通常建议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期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腺样体切除术是解决结构性阻塞的有效手段,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3、推拿辅助治疗 推拿可通过按摩迎香穴、印堂穴等穴位改善鼻腔通气,缓解鼻塞症状。常用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等,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推拿对轻度腺样体肥大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消除腺样体组织增生,需配合其他治疗。 4、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可选用鼻腔冲洗器每日冲洗1-2次,注意水温适宜。鼻腔冲洗能改善鼻塞症状,减少病原体定植,适合作为长期护理手段。 5、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调理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刺激,降低感染风险,但对腺样体体积改变作用有限。 腺样体肥大患儿日常应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睡眠时可适当垫高枕头,采用侧卧位减轻打鼾。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呼吸情况,若出现憋醒、白天嗜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推拿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不可盲目依赖,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