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16位医生)

科室简介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综合评分排列第一的芜湖市临床重点学科,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一直居于安徽省前列,在皖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综合影响力。现有博士1人,硕士生导师1人,硕士14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学科拥有病床120张,包括3个病区及CCU重症监护病房、心导管室、心脏功能检查室、心血管基础研究室等。病区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洁净,医护人员服务热情,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的诊疗场所。
  科室主任方五旺教授是芜湖市卫生局引进的第一批优秀博士人才,是中华医学会起搏器电生理分会安徽分会常委,中华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分会安徽分会委员,芜湖市医学会理事,在安徽、江苏等周边地区拥有较大影响。擅长各种复杂疑难心血管疾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水平一流,在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技术高超,独立开展了各种心血管诊疗病例近3000例,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并在芜湖市率先开展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ICD(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引领皖南地区心血管介入水平迈向全国先进行列。
  心血管内科拥有成套的国内一流的诊疗设备,包括西门子数字平板DSA造影机、血管内超声仪、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仪、多导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及心内三维电标测系统。常规大量开展冠脉造影、支架植入、射频消融、各种起搏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等技术。年介入治疗1000余例,无论手术的数量还是难度,均居于全市内甚至省内领先地位。并研发开展了缺血性心脏病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及心脏同步化治疗等新技术,填补了芜湖市二院,乃至安徽省多项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空白。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顺利举办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大会

8月4日下午在我院第一住院部23楼学术报告厅内,隆重召开了2014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大会,会议由科教处主任季学磊主持,党委书记、院长孙礼侠,副院长葛艺东,人力资源部科长陈霞,科教处实习科长朱峰岭,1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1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成员以及28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参加启动大会。 季学磊主任首先对各位主任和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各位领导、主任以及老师作了一一介绍。实习科长朱峰岭对参加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位学员逐一点名,并通报了班委会的成员名单。 学员代表徐瑞在大会上发言表示,感谢二院提供的学习平台,在规培期间一定严格遵守医院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继承我院各位老师优秀医德医风,争取通过规范化培训做一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 季科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定义、重要性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从院级管理与培训、基地培训、科室培训、自我学习四个方面对我院规培人员的教学和管理作了系统的阐述。 陈霞科长在会上重点强调了工作纪律,并希望各个临床科主任积极支持该项工作,也希望各位学员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下来,学有所获。 葛副院长从国外到国内住院医师规培的发展,从国家卫计委到省卫计委、市卫生局政策的制定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再次强调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他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各职能科室积极配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各个临床医技科主任要目光长远,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各位学员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按照轮转表轮转,落实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最新要求。他还要求各位参会人员会后认真学习《芜湖市二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务必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孙院长指出:凡是国际著名的企业都有严格的培训,合格的员工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住院医师的培养也同样。规范化培训作为一名合格住院医师成长必经阶段,医院高度重视该制度的推行,截止目前我院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学员把握好此次机会,服从各级的管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软件相关内容,并将平时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融会贯通,相信各位一定会受益终生。 会后还召开了全体学员的座谈会,会上大家分别作了自我介绍,以及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看法。学员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培训将全面的夯实临床基础,对今后的发展必定有很大帮助。 现场组图: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围产儿指的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围产儿是指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包括活产儿、死胎和死产儿。围产期是胎儿和新生儿生命最脆弱的阶段,涉及母体妊娠晚期、分娩过程及新生儿早期适应。 1、时间范围 围产儿的定义基于国际通用的时间划分标准,涵盖妊娠28周至产后7天。这一时期胎儿器官发育趋于成熟,但各系统功能仍不完善,需特别关注其生存质量。妊娠28周后胎儿具备一定存活能力,产后7天内新生儿面临呼吸循环等关键生理功能调整。 2、包含类型 围产儿包含三类特殊群体,活产儿指娩出时有生命体征的新生儿,死胎是分娩前已无生命迹象的胎儿,死产则为分娩过程中死亡的新生儿。这三类情况均需纳入围产期保健统计,反映孕产期医疗质量。 3、医学意义 围产期死亡率是评估地区医疗水平的核心指标,通过监测可发现产科和新生儿科诊疗问题。该阶段易发生窒息、感染、畸形等并发症,需要产科与儿科医生协同管理,实施产前筛查和产后监护双重干预。 4、高危因素 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增加围产儿风险,胎盘早剥、脐带异常等产科急症直接影响胎儿存活。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更需加强体温维持、呼吸支持等特殊护理,降低脑损伤等后遗症概率。 5、保健措施 规范产前检查能早期发现胎儿异常,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可评估宫内状况。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阿普加评分,对高危儿实施复苏抢救和转运。提倡母婴同室促进母乳喂养,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预防接种体系。 围产期保健需注重孕期营养均衡,避免接触致畸物质,保证每日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孕妇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分娩后注意保暖和清洁护理,观察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发现呼吸急促、拒奶等异常表现时须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时机。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