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是省级重点专科,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和性能优良的仪器设备,诊治了大批内分泌疾病和糖尿病患者。

内分泌科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性功能障碍,尤其对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可达80%以上。形成了本科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五味消毒饮”内服治疗糖尿病足;“袪毒生肌散”外洗泡足;“益肾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益寿消渴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内分泌科专门配备糖尿病护士,指导糖尿病人心理、运动、饮食治疗。开设病房糖尿病知识的讲课(每周二下午,糖尿病护士负责),定期举行糖尿病教育(每年2月14日、5月14日、8月14日、11月14日)。

内分泌科还擅长治疗甲状腺疾病,如131甲亢治疗,“云克”治疗内分泌性突眼和甲亢伴浸润性突眼,采用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及B超导向经皮酒精介入方法(PEIT)治疗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和囊腺瘤等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拉唑类胃药不要乱用是真的吗
李辉
回答: 拉唑类胃药确实不能随意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拉唑类药物主要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适用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但滥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掩盖严重病情。 1、抑制胃酸过度 长期使用拉唑类药物可能导致胃酸过度抑制,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胃酸是消化食物的关键物质,过度抑制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尤其是铁、钙、维生素B12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腹泻风险。 2、掩盖胃癌症状 拉唑类药物可能掩盖胃癌的早期症状,如持续上腹痛、消瘦等。若未经胃镜检查直接用药,可能延误诊断。胃癌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家族史者,这类人群更需谨慎用药。 3、增加骨折风险 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拉唑类药物可能降低钙吸收率,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用药超过一年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4、药物相互作用 拉唑类药物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与地高辛、华法林等合用时需调整剂量,避免血药浓度异常。用药期间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 5、停药反弹现象 突然停用拉唑类药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反弹加重症状。正确做法是逐渐减量,配合饮食调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停药后应避免高脂饮食、咖啡因等诱因,睡前3小时禁食。 使用拉唑类胃药前需明确诊断,胃镜检查是金标准。短期用药控制症状后应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治疗,避免自行延长疗程。日常注意规律饮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若出现黑便、呕血、持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依赖药物缓解。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胃镜和血常规,监测药物安全性。 李辉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