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病理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南昌市第二医院病理科主要是应用病理学知识对临床手术切除或穿刺等手段获得的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疾病诊断的应用性学科,引进了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色彩逼真等特点的奥林巴斯(OLYWPUS)显微镜及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德国产来卡(Leica)冷冻切片机等,开展常规石蜡切片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查等病理检查项目,擅长皮肤、软组织、骨胳及关节、淋巴网织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及乳房、内分泌系统、眼、耳鼻喉、纵隔等各系统的常见及疑难病理的诊断工作。咨询电话:0791-86262554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拉唑类胃药不要乱用是真的吗
李辉
回答: 拉唑类胃药确实不能随意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拉唑类药物主要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适用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但滥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掩盖严重病情。 1、抑制胃酸过度 长期使用拉唑类药物可能导致胃酸过度抑制,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胃酸是消化食物的关键物质,过度抑制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尤其是铁、钙、维生素B12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腹泻风险。 2、掩盖胃癌症状 拉唑类药物可能掩盖胃癌的早期症状,如持续上腹痛、消瘦等。若未经胃镜检查直接用药,可能延误诊断。胃癌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家族史者,这类人群更需谨慎用药。 3、增加骨折风险 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拉唑类药物可能降低钙吸收率,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用药超过一年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4、药物相互作用 拉唑类药物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与地高辛、华法林等合用时需调整剂量,避免血药浓度异常。用药期间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 5、停药反弹现象 突然停用拉唑类药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反弹加重症状。正确做法是逐渐减量,配合饮食调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停药后应避免高脂饮食、咖啡因等诱因,睡前3小时禁食。 使用拉唑类胃药前需明确诊断,胃镜检查是金标准。短期用药控制症状后应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治疗,避免自行延长疗程。日常注意规律饮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若出现黑便、呕血、持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依赖药物缓解。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胃镜和血常规,监测药物安全性。 李辉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