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

消化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诊治范围: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肝硬化合并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急慢性胆囊、胰腺炎症,结直肠息肉,消化系统如食管、胃及肠道肿瘤(内科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肠道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和功能性便秘等。西医规范化,中医特色化,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疾病。
  1、清晰的电子胃镜结肠镜明确诊治疾病:通过清晰的电子胃镜、结肠镜,结合病理活检,能明确诊断食道、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病变性质。对于消化性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对于胃结直肠的息肉,行内镜下电切除术,能改善患者症状,防止息肉的恶变。此外,开展无痛胃镜结肠镜检查,使患者在检查操作中无任何不适。
  2、经济的ERCP特色诊疗: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胆管梗阻 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能明确梗阻的原因,并可采用碎石、网篮取石或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结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3、方便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通过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于诊断阳性的特定人群实行规范的根除治疗方法,控制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复发或进展。
  4、 快速的消化道不完全梗阻的支架置入:对于因晚期或不能手术的肿瘤所致的食道、幽门或结肠不完全性肠梗阻,熟练进行支架置入,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贲门失弛缓症 可通过贲门扩张术,缓解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
  5、规范的消化道肿瘤的化疗:对于已行根治手术的肿瘤患者,通过规范的术后辅助化疗,能降低肿瘤的复发 提高治愈率。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个体化的化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6、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我院自2004年以来 采用清热化湿生肌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复发。
  7、中药汤剂调理脾胃功能:对于食道、胃、肠及肝胆系统疾病或临床症状如反酸、呃逆、烧心、腹痛、上腹堵闷、两胁疼痛、便秘、腹泻等,采用中医特色的脾胃理论,辨证论治,效果较好。
  8、中医特色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对于消化系统的各期肿瘤,通过抗癌扶正中药注射液、汤剂、外用药等,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化疗相结合,减轻化疗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手足麻木等毒副作用,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9、消化道疾病的随访:对于容易复发或反复的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根治后的消化道肿瘤或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进行规范的随访,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东区的西果园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业

隶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的西果园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14年8月19日正式开业。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医院各相关科室的全力支持协作下,按照年初的装修改造工作计划,历时两个月的服务站改造工作顺利竣工。期间,张明海院长多次深入服务站视察调研,关切询问了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并与社区老百姓进行了亲切交谈,及时了解了广大老百姓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姜苗副院长多次核实改造工程进度,以确保服务站如期开业。高淑瑞副书记和李海燕工会主席也多次视察调研指导改造方案。丁治国、田力学副院长在开业后,带领职能处室相关人员到西果园社区站督导现场办公,逐一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造后的西果园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DR、超声、TCD、骨密度仪、生化仪等大型设备,完善了抢救设备电除颤,更新了心电图机,并且重点打造包括针灸、按摩、理疗三位为一体的中医综合治疗科,增添了电脑中频治疗仪(2008-Ⅲ型)、超声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足浴、电脑颈、腰椎牵引(温热)等理疗设备。目前大部分设备已经投入到位使用,还有一部分设备正在招标采购中。科室设置有全科门诊、中医综合治疗科、放射科、功能科、检验科、药房等。改造后的社区站将以全新的面貌、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服务、全方位的检查手段为社区周边百姓服务,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