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内分泌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内分泌糖尿病科,是青岛市中医重点学科。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内分泌糖尿病科现有医护人员33人,医师15人,护士18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硕士5人,硕士生导师1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兼为职教授3人。学科带头人张德宪主任医师是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现有床位56张,年门诊量25000余人次,年收治病人980余人次。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内分泌糖尿病科拥有价值200余万元的设备如骨密度仪1台,动态血糖监测仪1台,19台胰岛素泵等。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要开展业务:科室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温阳利水行气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部坏疽溃烂、中药为主治疗糖尿病导致的肢体麻木、顽固性疼痛等疗效显著。运用中药辅助治疗糖尿病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代谢综合征、高血脂、痛风及多种甲状腺疾病等,也有较好疗效。中药外治糖尿病足是该科特色。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先进,处于青岛市领先水平。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内分泌糖尿病科发挥中医、西医各自优势,防治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成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工作组,为治疗重症糖尿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内分泌糖尿病科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滨洲医学院本、专科生临床教学任务。

近年来科室承担科研情况:

1、《愈疽Ⅰ、Ⅱ号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的临床研究》,青岛市卫生局立项课题;

2、《以LADA为模型评价红参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立项课题;

3、《糖肾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逆转作用》,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立项课题;

4、《单味中药即效降糖作用的临床研究》,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立项课题。

近3年获奖科研课题:

1、《西红降糖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淤血证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4年青岛市科技进步2等奖;

2、《糖尿病证群调查及证型研究》,获2003年青岛市科技进步3等奖;

3、《降糖活血颗粒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获2007年山东中医药科技进步3等奖;

4、《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肥胖的干预研究》,获2006年青岛市科技进步2等奖;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内分泌糖尿病科出版著作2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餐厅“爱心餐”温暖贫困患者心

今年以来,后勤部门推出了多项温馨服务举措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欢迎。为了给贫困患者提供更加温馨的服务,后勤办联合海慈餐厅推出了“爱心餐”关爱住院的困难家庭患者。 住在神经外科40床的张涛日前写来了表扬信,对海慈餐厅自5月以来为他每日提供25元的“爱心餐”给予他很大的帮助,燃起了他生活的希望,他特意写来感谢信向后勤部门及餐厅的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在2012年时,张涛因脑出血术后不能自理在我院住院康复治疗,由于前期手术及治疗费用较大,使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父亲因此精神失常,张涛感觉自己年纪轻轻不能养活自己,还连累身体多病的母亲,母亲每天在医院陪床,常把饭省下来不舍得吃,自己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张涛的心情非常难过,当医院后勤办及餐厅领导得知这个情况后,向张涛伸出了关爱之手,免费为他提供了一个多月的一日三餐,帮张涛解决了住院吃饭的问题。据了解,只要是在集团各病区住院的患者,家庭贫困而且情况属实,相关条件经后勤办公室人员审核确认后,就可在住院期间享受到每天25元标准的“爱心餐”。(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是怎么造成的
邵自强
回答: 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因素引起。脑梗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管腔。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短暂性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此类脑梗起病急骤,多伴有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吸烟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闭塞。常见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 4、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或遗传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类患者易反复发生血栓,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栓塞。 5、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引发血管壁炎症性增厚。患者多伴有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防脑梗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凝。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溶栓治疗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