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中医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同煤集团总医院中医科始建于1952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于一体的适应现代医院发展需要的科室。科室人员是由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的高学历群体,科室现有医师10人,博士1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科室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

我院中医科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专业致力技术全面。能够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正确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对咳血、尿血、便血、紫斑、感冒、咳、哮、喘、自汗、盗汗、发热、不寐、郁证、胃脘痛、呃逆、呕吐、泄泻、便秘、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消渴、耳鸣、耳聋、痹证、萎证、疔、疖、痈、鼻渊、鼻衄、失音、牙痛、梅核气、口疮、皮疹、以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等问题疾病进行晋升合理有效的广州诊治,在对各种疾病病优秀后的康复,亦能作出合理的指导,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现任。

我们相信,合中医科所有医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科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为病患造福。

科室电话:0352-7028312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婴儿大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陈国栋
回答: 婴儿大便次数多可能与喂养方式改变、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可达5-10次,奶粉喂养的婴儿通常每日1-3次。若伴随哭闹、血便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喂养方式改变 母乳转为奶粉或添加辅食时,婴儿肠道需适应新食物成分,可能暂时出现排便频繁。母乳中含低聚糖促进排便,奶粉中酪蛋白易致大便干结,突然切换会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建议家长逐步过渡喂养方式,每次替换不超过三分之一奶量,观察3-5天再调整。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受凉、母亲饮食刺激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汤样伴奶瓣,每日6-8次但无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改善。 3、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水样便且每次喂奶后立即排便。需通过大便还原糖检测确诊,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滴剂帮助分解乳糖。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引起大便次数骤增,粪便呈稀水样带黏液,可能伴随呕吐和低热。需检测大便常规确认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按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奶粉喂养婴儿,大便带血丝且排便时哭闹剧烈。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严重过敏需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母亲哺乳期间应严格回避奶制品等过敏原。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或高糖食物。奶粉喂养应按标准比例冲泡,奶具严格消毒。出现排便超过10次/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或血便、持续发热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可做腹部抚触促进肠蠕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