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内科1982年心脏急救监护装置应用于临床,开展了G?K?Mg液加平脉散治疗急性心梗。1983年开展二级梯运动试验、心电向量检查,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了依据。1985年应用心脏急救监护装置及血管活性药物救治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纠正顽固性心衰方面取得较大进展。1987年引进国产动态心电图机,提高了冠心病和心肌无痛性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1988年开展风心病心房纤颤电复律,并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安装临时起搏器,购置无创性心功能测试仪,帮助正确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指导心力衰竭治疗,使心衰的治愈率明显提高。1990年应用静滴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等技术治疗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为急性心梗并发心室纤颤病人实施电除颤均获成功。1991年应用甘露醇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应用巯甲丙脯酸、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取得良好效果。1993年购置日本产心电遥测系统、便携式除颤监护仪、非侵入式起搏器、美国产多参数监护仪等设备,使心血管专业的检查、监测、治疗手段更加完善;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1996年开展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价值的研究。
心内科2000年开始参与国际临床研究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临床研究,共研究180例,居全国第15位。2001年参与国际急性心肌梗塞的Create研究。2002年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支架植入术,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水平。2003年通过微创的介入治疗复杂的左主干病变和CTO病变,为病人解除了病痛,受到病人的广泛好评,走在周边县市医院前列。由于鹏飞主任牵头开展的平度市基层医院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研究,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获平度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内,被青岛市卫生局授予“青岛市特色专科”。2004年开展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通过置入覆膜支架方法将血管破裂口封住,使病情稳定住,大大降低了这类病人的死亡率。新购入同步十二导联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操作更为简单,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分析更有帮助。同年5月成功举办青岛市心血管介入治疗推介会,本市所有乡镇医院的内科医生都参加了该次培训会,会议请到北京及青岛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了授课,使参会者对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诊治手段有了概念性认识。2005年开展 DDD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研究。大大改善了起搏治疗病人的生存质量及长期预后。新进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多参数监护仪1台,代替原来的心电监护仪,为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时、准确地提供各项生命体征信息,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开展的《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研究》,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获平度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心内科2006年新开展ICD治疗特发性室颤临床研究,很好地防治突然发生的室颤及心脏性猝死。新进运动平板心电负荷测试系统,对冠心病人的诊断及以后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2007年:新开展经皮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狭窄,因创伤极小、并发症很少受到病人广泛欢迎。2008年:新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率高、创伤极小、风险较低。新进心脏除颤仪1台,新机器充电迅速、操作简便。使用1年来已成功抢救室颤病人10多名。2009年;新开展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克服了经股动脉需长时间卧床容易并发肺栓塞的缺点。截止2009年底,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6人,初级11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出血性鼻息肉要怎么治疗
李延忠
回答: 出血性鼻息肉通常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出血性鼻息肉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过敏反应、血管异常增生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鼻塞、反复鼻出血、嗅觉减退等症状。 1、药物治疗 对于体积较小或症状较轻的出血性鼻息肉,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有助于减轻黏膜水肿和炎症。若合并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对于过敏因素导致的病例,可联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控制症状。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鼻内镜评估疗效。 2、激光治疗 针对基底较窄的带蒂息肉,可采用激光或射频消融术。该方法通过高温凝固息肉根部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适用于凝血功能正常且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的患者。术后需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1-2周,避免结痂脱落引发继发出血。激光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存在复发可能。 3、鼻内镜手术 对于体积较大、反复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息肉,需行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高清内镜定位息肉根部并完整切除,同时处理周围病变黏膜。术中可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必要时填塞可吸收止血材料。该术式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复发率低于20%,但需注意保护邻近鼻窦结构。 4、术后护理 术后48小时内需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或擤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配合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术后1周内每日进行鼻腔冲洗,定期复查清理术腔痂皮。饮食应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诱发创面出血。 5、病因管理 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需长期使用低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片控制炎症。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合并高血压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建议戒烟并保持环境湿度,减少鼻腔黏膜刺激。 出血性鼻息肉患者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湿润黏膜。冬季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适量食用猕猴桃、菠菜等有助于改善血管脆性。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出现新鲜出血时可压迫鼻翼并冷敷前额。建议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