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肿瘤医院

中医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系中西医结合肿瘤特色专科,自成立以来,不断寻求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最佳结合方式,本着“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的原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1997年被评为青岛市中西医特色专科至今一直保持称号,已成为一个特色品牌科室。科室现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者3名,其余均为大本学历,拥有徐媺,黄祖明,姜玉华3名资深专家。

中西医科经多年研究,目前已形成了较成熟的治疗模式,根据病变部位,病期,病理类型,病人身体条件,选择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可喜疗效,根据《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中医更注重提高病人免疫功能,通过调整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抑制肿瘤生长,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的症状,出现类似中医所讲气血双亏的现象,通过中医中药的作用,扶正,固本,益气,可以减轻化疗反应,使病人更好的耐受化疗,达到理想的化疗效果,如该科进行的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验,有效率有明显提高,证实了这一理论,该科在对术后病人的辅助化疗以及中晚期病人化疗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对于一些晚期无化疗条件的病人,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患者及亲属最大的希望,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达到抑制或减缓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如晚期肝癌,根据具体症状,体征,辨证分为不同证型,对于瘀滞型,湿热型及火毒型,以大柴胡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而对于正气亏虚型,则以八珍汤合逍遥散加减为主方治疗,疗效明显,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对经过治疗肿瘤已得到控制的病人,则采用中医中药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防止复发和转移,祖国医学是伟大的,在古代医籍中提出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俱急则标本同治”的理论,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恰是这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完美体现。

中医科在过去的几年中,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利用中药既有抗肿瘤作用又有减毒减症扶正的作用,配合手术,放化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尤其对晚期病人,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该科研制的”升白扶正中服液“具有升白,扶正,提高免疫力作用,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有效率达84.16%,该项目经科委立项,已通过鉴定,并获2003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平异灵合剂”经多年临床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已为卫生局立项,目前正在进行药理,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同时,还运用中药治疗化疗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放射性肺炎,中药外敷治疗放射性皮炎,化疗药外漏引起的皮肤损伤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完善外科学科建设 突出肿瘤综合诊疗特色

为促进集团外科各学科更好发展,使外科专业为集团肿瘤特色综合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期,集团对外科专业进行了细化与整合,成立了胃肠(肿瘤)外科、肛肠外科、肝胆(肿瘤)外科、腹壁(疝)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病诊疗中心等科室,同时对脊柱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等科室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脊柱外科及胸外科床位扩大。 科室整合调整后,为进一步规范科室管理,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集团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对整合后的外科中层干部岗位进行了续聘和竞聘。通过报名,共有9名同志通过了续聘资格审查,12名同志通过了竞聘资格审查。根据科室民主评议结果,4月1日,召开竞聘大会,对肝胆外科等4个中层干部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依据竞聘成绩,院党委结合组织考察情况,经集体研究决定,续聘中层干部9名,新聘中层干部4名,聘任高层次人才2名,圆满完成了外科中层干部调整聘任工作。科室、中层干部调整后,工作人员岗位实行双向选择,应聘人员按照医师证的注册范围可通过科室推荐、个人自荐的方式选择科室与专业。 此次调整,坚持“围绕肿瘤诊疗为特色的综合医疗集团”的集团定位,进一步完善了医院外科学科建设,明确了科室的专业方向,为促进外科各学科的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集团肿瘤特色综合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集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