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我院自主完成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时间:2014-05-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自主完成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及首例治疗烟雾病的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病人恢复良好,均已痊愈出院。

  1.潘某,61岁,女性,因发作性头晕1月余来院就诊,行头颈部CTA检查示左颈动脉内斑块形成,内膜增生,导致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达80%。完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遂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剥除增生的内膜及斑块。术后患者颈动脉血流恢复通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良好,痊愈出院。

  

 

  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一旦发生则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昏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盲、智能障碍等,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如果确定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有内膜斑块和溃疡,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应考虑采取外科治疗。如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脑梗塞等临床症状,即使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70%,也应考虑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预防脑梗塞的一种标准手术,现在这一手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手术切开颈动脉,清除堵塞血管的“垃圾”,使颈动脉内壁光滑、内径恢复正常大小。由于切除了增厚的动脉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使脑血管得以疏通,脑供血得以改善,同时也切断了栓子产生的来源。目前,在欧美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常规治疗方法,在我国,此项手术尚未广泛开展,其中原因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普及程度较低、筛选出的患者较少、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应加大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向患者清楚告知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尽早清除颈动脉血管内的“垃圾”,降低脑梗塞发生的风险,以免在出现严重脑中风后才来就医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2.孙某,男,32岁,因发作性左下肢无力1年余来我院就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比较少见的烟雾病,右侧大脑半球缺血症状明显,手术指征明确。在全麻下行硬膜脑翻转、动脉及颞肌贴敷联合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已治愈出院。

  

 

  烟雾病是一种特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又称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烟雾病是一种随年龄进展的疾病,预后与发病年龄相关,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发病的患者进展速度快,预后较差。成人预后往往也较差。目前在治疗上一般认为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对烟雾病基本无效,唯一有效的方式则是外科手术。烟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分为直接血行重建术(颅内—颅外血管直接搭桥手术)和间接血行重建术(各种各样的贴敷手术)两类手术方式。我院开展的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搭桥术)是目前国际上最主流的直接血行重建术。通过此手术可立即使受血区域得到直接的血流灌注而缓解症状,预防脑梗塞及脑出血,尤其对烟雾病成年患者更是最佳选择。此外,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也适合于颈动脉闭塞及颅内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缺血患者。对于部分颅内复杂动脉瘤也可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

  当前,中国正处在人群老龄化日趋加剧的时期,且脑血管病发病率趋于年轻化,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一旦发生脑卒中,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可大大降低脑卒中风险,提高人民的生命质量。此两种手术的成功开展,也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医院动态

更多 >

孔祥之院长传达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

8月15日下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专题民主生活会通报会上,刚刚参加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回到医院的孔祥之院长,向全体党员、全体中层和部分职工代表传达了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情况和市委书记林峰海同志的讲话精神。 林书记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正确分析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四是以坚强党性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孔祥之院长要求,全院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林书记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医疗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突出抓好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回扣”、“红包”问题,严肃治理服务态度差、滥用药、乱检查、乱收费、知情告知不到位、医患沟通没耐心等问题,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绝不手软。 会上,孔院长对我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表示对坚持争创一流的目标和信心不动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敬终如始的态度推动活动开展,高质量开好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和措施,抓好问题整改,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
高云
回答: 高血压持续不降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未确诊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及时排查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存在钠敏感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风险,日常需严格限盐并定期监测血压。 2、不良生活习惯 高钠饮食、酗酒、吸烟及缺乏运动均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加重水钠潴留,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尼古丁则引起血管痉挛。需逐步将食盐量降至3-5克/日,戒断烟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用药不规范 漏服降压药或自行调整剂量是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间断服用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擅自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需使用分装药盒提醒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安全性。 4、继发性高血压 约10%难治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素活性异常升高,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阵发性血压骤升。需通过肾上腺CT、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必要时行介入或腹腔镜手术。 5、合并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会加重血管损伤。胰岛素抵抗可激活交感神经,尿酸结晶沉积会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建议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非布司他片,同时控制血糖与尿酸水平,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持续1周,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