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静脉置管抢救新生儿再获成功
时间:2012-11-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2-11-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凌晨三点,儿一科护士长吴瑞荣又一次被电话铃声从梦中惊醒,“科里新入双胞胎患儿病情急危,静脉穿刺两次难以成功,告急!”
护士长闻讯冲到科室,但见穿刺室里灯光通明,穿刺床上的婴儿皮肤蜡黄、神情萎靡,呼吸表浅,面部、眼睑浮肿、氧气罩口鼻。小小的脑袋剃的光光的,一片红、一块紫的穿刺痕迹尤为明显……护士长来不及片刻休息,她一边自我调节呼吸,一边用敏锐的目光观察着患儿的头颅和四肢,亦未扑捉到一丝血管样的信息。凭借三十多年练就的手上功夫,护士长迅速摸遍了患儿全身表浅静脉的解剖部位,可以试针的感觉亦未能触及。多年的经验告诉她,此患儿绝对耽误不起!双胞胎--金贵!呼吸表浅--黄疸合并肺炎,需快速用药抢救!重度黄疸--急需婴儿培养箱蓝光照射!而蓝光照射体内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基础:如是溶血性黄疸,则需紧急输血、换血!如此种种,建立静脉通道是关键!如不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轻者,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抽风--终生不可逆的智障;重者,溶血--缺血、缺氧--生命凋零!值夜班的年轻护士何尚不知“静脉通道”的重要性?!但她们也知道:“护士长有绝招”。她们说的所谓“绝招”,就是这几年护士长开展的多项护理新技术中的其中一项:“胸腹壁静脉穿刺置管抢救急危重症新生儿”的护理技术,现已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新生儿40多例。此论文早已发表在《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五期。每每“山穷水尽”时,“绝招”总会让你体验到“柳暗花明”的欣喜。说时迟,那是快,但见护士长左手轻掀婴儿包被,右手的中、食指在婴儿上腹壁沿逆心方向轻轻一滑,但见一条蓝丝若隐若现,快!抓住时机,别让这条救命“蓝丝”跑掉!但见护士长屏住呼吸,在患儿吸气末的瞬间,对准“蓝丝”,快速进针……第一个呼吸回合,留置针只进入了皮下,或许是患儿的呻吟、胸廓的起伏、胎脂的滑腻、腹壁的塌陷隆起,或受刺激后交感神经的兴奋等因素,那条救命的“蓝丝”霎时不翼而飞,消失的无影无踪,护士长持针的手顿时没有了进针的方向。在场的护士、医生手心里急得攥了一把汗,心紧张的都提到了嗓子眼;家属焦急的目光盯着护士长,眼神里透露着期待、无助、无奈……那一刻,只有神会,没有言传,空气似乎也凝滞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凝聚在患儿急促起伏的胸壁上和护士长持针的手上面。只见护士长的目光紧盯着患儿胸壁一动不动,持留置针的手,随着患儿胸廓的起伏上下、前后的浮动着,等待着进一步穿刺时机,稍有差池,如针尖刺破血管,将前功尽弃。一、二、三、四、五,在患儿第六次的吸气末那一瞬间,护士长抓住时机,再次果断进针,“回血了!护士长!”助手护士欣喜的提醒,驱散了周围凝滞的气息,“置管成功了!”所有在场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值班医生的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患儿家长焦躁的心情稍显放松,值班护士的眼神里透出了赞许、敬佩之情,窗外的星星也高兴的眨了眨眼睛。待护士长帮助护士继续完成后续抢救工作以后,已是凌晨四点多钟。护士长嘱咐值班护士“这是胸腹壁静脉穿刺的第43例,注意观察,作好记录,看留置时间能否打破记录!”科室的护士没有忘记,其中胸腹壁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最长者8天,是本科护士亲戚的一个孩子。
海纳百川,血流归心。心脏是血流的源头也是尽头。是心脏的特有的动力作用,才使得血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停留。胸腹壁静脉距离心脏最近,近水楼台总能优先得“月”。因而,纵是四肢、头部远端末梢循环衰竭,血管充盈消失,而靠近心脏的胸腹壁静脉,总能得到偏爱,总能最先截留,因而,总能在此寻得救命血管。此血管被护士戏称为“命悬一线”,护士长的“绝招”被称为“一线通天”。天,命也。
目前,经头皮静脉置入留置针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并纳入了规范化管理,但急危重症新生儿、早产儿,大多反应低下,不会哭闹,多并发高热、脱水、缺氧、酸中毒、呼吸循环衰竭,至皮肤发绀,外周血液循环不良。头皮静脉不显露,双手触摸不及静脉沟,肉眼难视血管,穿刺难度增加,加重了穿刺者的心理负担。而头部备皮、及反复寻找触摸血管耗时较长,试穿刺如误入动脉误工误时,多次穿刺失败延误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新生儿胸腹壁薄弱,皮下脂肪少,静脉表浅,相对显露清晰、走形直、弹性好,解剖位置平坦、固定牢靠,距离心脏近充盈度相对好,穿刺置管相对容易成功。且准备时间短,(不用备皮)符合“动作迅速,分秒必争”的抢救原则。经胸腹壁静脉置入留置针,不仅保证了急危重症新生儿、静脉通道的及时建立,保障了抢救用药应用及时,而且又为准确、快速建立急危重症新生儿的静脉通道,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及方法。为提高急、危重症新生儿抢救成功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