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成功切除36cm&Hits;36cm&Hits;20cm巨大子宫肌瘤

时间:2009-03-0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为一患者成功切除36cm&Hits;36cm&Hits;20cm巨大子宫肌瘤。

  患者44岁,河北省饶阳县人。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休息后仍然不能缓解,半月前发现右下腹部肿块伴尿频,于2009年2月4日9时40分入住三院妇产科。

  入院后查体发现该患者肚子鼓得如同怀孕7个多月大小,可摸到实性肿物,阴道及腹部彩超显示:子宫后方囊实性包块性质待查。入院后,妇产科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认真治疗,精心护理,庞义存主任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马秀敏教授等老专家给予了详细的指导。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于2009年2月11日 8时,由庞义存主任、杨艳瑞教授、孙艳副教授和麻醉科董江龙大夫共同配合为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下的剖腹探查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子宫如怀孕2个月大小,明显移到盆腔右前方,宫颈后壁,骶韧带下方可见36&Hits;36&Hits;20cm大小像肌瘤一样明显突出的结节,呈分叶状,不活动,双侧附件区域未见明显异常。手术中将肌瘤样结节完整剥离,并做了全子宫切除手术,冰冻病理结果报告是子宫平滑肌瘤伴变性。手术历时2小时30分钟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痊愈出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什么是盆腔炎积液
冷启刚
回答: 盆腔炎积液是指盆腔内因炎症反应导致液体异常积聚的现象,通常与盆腔炎、输卵管炎、卵巢囊肿破裂等疾病相关。盆腔炎积液可能由感染、手术创伤、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或生殖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常伴随下腹疼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 感染因素 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是盆腔炎积液的常见原因,可能与不洁性生活、多次宫腔操作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下腹坠胀、脓性分泌物增多,严重时伴随寒战高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需卧床休息。 2. 手术创伤 人工流产、宫腔镜等手术后局部组织渗出增加,可能形成炎性积液。此类积液多呈淡黄色,可能伴随术后持续隐痛。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若合并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等药物,并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量变化。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可刺激盆腔产生炎性渗出,形成巧克力样积液。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超声可见盆腔黏连。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应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制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 4. 肿瘤性病变 卵巢癌、输卵管癌等恶性肿瘤可能导致血性盆腔积液,常伴有消瘦、异常阴道流血。CT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需通过病理确诊。治疗以肿瘤切除为主,术后配合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同时需引流积液减轻压迫症状。 5. 生殖系统功能障碍 输卵管阻塞或卵巢功能异常时,分泌液排出受阻可形成单纯性积液。此类积液通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轻症可通过红外线理疗促进循环,严重输卵管积水需行腹腔镜下造口术,合并排卵障碍者可配合枸橼酸氯米芬片调节内分泌。 盆腔炎积液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选择清淡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帮助炎症修复。注意会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急性期可尝试仰卧位抬高臀部促进积液吸收,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不退、腹痛加剧或阴道大出血,须立即急诊处理。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