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荣康医院

洛阳荣康医院志愿者 无偿献血4.04万毫升受好评

时间:2012-08-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增强市中心血站的血液保障能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4月15日,洛阳荣康医院101名志愿者伸出了援助之

  手,冒雨在洛阳市中心血站采血车前排队献血。市中心血站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下午3时,洛阳荣康医院志愿者

  总献血量4.04万毫升,是此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市区文明单位中献血人数最多、献血量最多的单位。他们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奉献了爱心,在牡丹花开的四月,给花城增辉添彩。

  近日,市文明办、市献血办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通知》,旨在发挥各级

  文明单位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获悉

  此消息后,洛阳荣康医院率先报名,广大志愿者踊跃参加为洛城添义举的无偿献血光荣行动,成为我市首批参加

  无偿献血的文明单位之一。

  在此次活动中, 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郎明现带头献血400毫升,医院职工王汉中从1998年至今累计献血32

  余次,献血量达2.14万毫升,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这次他又毫不犹豫的报名献血400毫升。门诊医

  生董捍东是四级残疾,去年刚刚做过腰部手术,也报名来到了现场献血。病区的护士席智博、张永刚尽管刚刚下

  夜班,依然冒雨进行献血。办公室主任张天伟已经54岁,仍依然献血400毫升。三病区医生敖瑞在献血过程中突

  然出现头晕、出虚汗等身体不适,经过献血工作人员的处理后,他坚持献完了400毫升。精神科六病区护士王菲

  说,她和11岁的儿子约定好,献血时拍一张照片,让孩子看看妈妈有多坚强,“等他18岁,我也会陪他一起来献

  血。”看到医院的志愿者都在无偿献血,外科的一位病人家属裴卫国也受到了感动,主动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承担着全省复退军人精神病员的治疗和康复工作任务,大力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

  政治文明建设,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抚医院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届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洛阳市

  政府授予全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洛阳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城市的临床用血量也持续攀升,2013年临床用血量达32.06

  吨,现在全市每天需要有近300人参与献血才能保证临床需求,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目前为市A型血库存趋紧。

  此次洛阳荣康医院组织101名志愿者无偿献血,彰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履行了优抚事业单位的一份责任

  ,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奉献了爱心,受到了洛阳市中心血站的赞扬和好评,本次献血活动《大河报》、《东方今报

  》、《洛阳晚报》、《河南卫生医药报》、洛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庆祝医师节活动

6月24日,我院在门诊二楼教室召开庆祝2014年医师节活动,来自全院60余名医师、医技人员参加了大会。院长李文超、副院长陈四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医务科长马会斌主持。副院长陈四军对我院“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既肯定成绩,又找出不足,并提出了下半年工作要求。今年上半年,医院开展了第一、第二季度病历评比,进行了精神疾病科普知识讲课比赛、医师操作技能比赛、医疗活动检查评比等活动,并取得了成效。马会斌宣读医院关于表彰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的优秀病区、优秀医师的决定,授予五病区、十病区“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优秀病区,授予徐保锋等13名医师为优秀医师。希望全体医师以先进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全面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院领导为优秀病区和优秀医师颁奖,大会简短而精彩。通过“医师节”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医生的职业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全体医师表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发扬白求恩精神,弘扬医德、开拓创新、积极协作、不断进取,争当一名医生,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我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医务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