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我院超声科再次确诊1例神经母细胞瘤

时间:2014-07-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超声科确诊1例患儿为神经母细胞瘤,为近两年来我院诊断出的第3例此类疾病。

  6月3日上午,两位老人拿着大夫开的申请单到我院超声科给她三岁的小孙女检查,经问诊得知这位小女孩反复发烧,服过退烧药不几天就会再次发烧,而且食欲不好。大夫申请的检查项目为腹腔阑尾,经过超声科郑大夫的仔细检查,于患儿左上腹发现一个酷似“被粘稠液体充盈的胃”的区域,再进一步问诊,爷爷奶奶说早起小孙女喝了酸奶和大米饭,这似乎与超声表现相符合。但直觉与经验告诉郑大夫应该不是那么简单,探头加压和用手触诊感觉硬度都很大,再继续问诊得知早起7点多喝的酸奶,而此时已11点多,四个小时之多胃内容物应该排空的差不多了,再结合彩色多普勒发现还有血流信号,这就更加支持了这应该是个肿瘤。接下来就又把曾在北京儿童医院进修一年,有着丰富经验和刻苦钻研精神的葛大夫请来,经过多个探头和体位的不断变换,前前后后检查时间长达半小时之多,终于明确了诊断:神经母细胞瘤。

  在小儿腹部恶性肿瘤中,神经母细胞瘤仅次于肾胚胎瘤而居第二位,是胚胎时期的神经嵴逐渐分化为神经组织而形成的肿瘤,恶性程度高,约占6-10%的儿童肿瘤。由于原发肿瘤小,不易发现,患儿就诊时肿瘤常已穿破包膜侵入周围组织及器官而发生转移,死亡率很高,但也是唯一能自然消退和成熟的特殊肿瘤。任何交感神经系统部位均可发病,但以腹膜后最为多见,原发于肾上腺,其次是盆腔,胸部及颈部。常以发热、疼痛、面色苍白为主要症状,其次有食欲不振、消瘦、呕吐、便秘、腹泻、四肢痛、贫血等现象。约有1/3的病例可摸及肿块,转移的病例有肝肿大、眼球突出、皮下出血等现象。发现以上情况,必须提高警惕,及早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此次经历告诉我们:1、缜密的临床思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高超的操作手法是每一位好大夫必备的法宝。2、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请教并总结学习,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的“拾宝”。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临产前的征兆有哪些
冷启刚
回答: 临产前的征兆主要有规律宫缩、见红、破水、胎头下降感、不规律腹痛等。这些征兆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提示孕妇即将进入产程。 1、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是临产最可靠的征兆,表现为子宫收缩时间逐渐延长、间隔缩短、强度增加。初期可能每10-20分钟一次,持续30秒左右,随着产程进展会发展为每3-5分钟一次,持续40-60秒。宫缩时腹部发紧变硬,部分孕妇会伴随腰骶部酸胀感。此时需记录宫缩频率,当达到每5分钟一次时应及时就医。 2、见红 见红指阴道排出少量粉红色或褐色黏液,是宫颈黏液栓脱落的标志。通常发生在分娩前24-48小时,因宫颈扩张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所致。出血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若出现大量鲜红色出血需警惕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见红后建议观察是否伴随其他临产征兆,做好入院准备。 3、破水 破水指胎膜破裂后羊水流出,表现为阴道突然涌出温热液体或持续少量渗漏。破水后易发生脐带脱垂或感染,需立即平卧并垫高臀部,避免站立或坐起。正常羊水为清亮无色液体,若呈黄绿色或混有胎粪提示胎儿窘迫。无论是否出现宫缩,破水后均需在6-12小时内就医。 4、胎头下降感 胎头下降感表现为上腹部压迫感减轻、呼吸变顺畅,同时出现尿频、骨盆坠胀感。这是胎儿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表现,初产妇多在临产前2-4周出现,经产妇可能直到分娩才开始下降。伴随胎头下降可能出现行走不便、耻骨联合疼痛等症状,此时应避免剧烈活动。 5、不规律腹痛 不规律腹痛又称假临产,表现为持续时间短、强度弱的间歇性宫缩,常夜间出现而白天消失。与真宫缩的区别在于不会逐渐增强,且宫颈管不会因此缩短扩张。可通过改变体位、洗热水澡缓解。若腹痛频率增加或伴随阴道流血、破水,则需考虑真临产可能。 临近预产期时建议准备好待产包,包括产妇卫生巾、护理垫、新生儿衣物等物品。每日监测胎动情况,出现异常胎动减少或上述任一临产征兆时,应及时联系医院。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产程进展,但需避免提重物或长途奔波。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高能量食物,如面条、粥类等,为分娩储备体力。若超过预产期1周仍未临产,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引产。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