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眼科医院

科学防治糖网病 有效降低致盲风险

时间:2014-06-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6月6日是第1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经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的一大顽疾,随着全球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在不断地攀高,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尽管糖尿病属多系统疾病,视网膜病变仍是最重要的并发症,大约1/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病程相关,据统计小于10年病程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7%,10-14年病程为26%,15年及以上为63%,而30年以上高达95%。并且随着治疗方面的进步,糖尿病患者寿命延长,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趋于增加,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防盲治盲尤为重要。

  天津市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病科韩梅主任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传统上认为它是一种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疾病,其自然病程分为早期、非增殖(或背景)期和晚期(即增殖期)。非增殖性病变在眼科专业检查设备检眼镜下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视网膜出血、棉絮斑、水肿和渗出。而增殖性以视网膜表面出现新生血管为诊断依据。视网膜前新生血管是玻璃体出血和随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视网膜黄斑水肿也是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

  韩梅主任认为有效的治疗可以使90%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发生严重视力下降。这种有效的治疗包括定期随诊、必要和适当的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干预。有研究表明无论是黄斑区微血管瘤或渗漏血管光凝或是周边视网膜的光凝、对黄斑水肿进行玻璃体腔注射药物,还是对严重玻璃体积血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的早期玻璃体切除手术,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视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增殖期的视网膜病患者能够及时治疗,其致盲率将明显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症候群的一部分,长期高血糖是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原因。如果早期控制血糖,不仅对于未出现眼底病变的患者可以避免其发生,而且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病人也能减缓病情的进展,减少视力的丧失。鉴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的相关性,糖尿病病人应定期筛查眼底,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除外高血糖还包括年龄、病程、高血压以及高血脂,控制好以上这些危险因素,坚持全身综合疗法,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最后,韩梅主任提示糖尿病病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对眼部和全身情况进行检查、控制,这是有效降低致盲率的重要举措。

医院动态

更多 >

《临床决策循证医学文献的搜集与评价》培训班开课通知

循证医学在西方国家传播很快,而且临床路径的制订和执行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其核心技能就是高效的文献检索加上严格的临床文献评估,即由资深的情报专家从图书情报学的角度提出了最新的标准,即情报评价-从文献类型和文献出处来评价循证医学文献。 本次培训班的师资由天津市眼科医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天津市医学情报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书馆等专业图情人员组成。 本项目的目标主要为: 1、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所需的临床最佳证据文献,并用于支持临床决策? 2、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发掘出针对某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制剂、疗法等? 3、如何在执行临床路径的实践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4、如何有效避免《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实现对患者的最优化、个性化治疗? 该项目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4-15-01-019(国),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6分,本期计划招收培训学员40名,免费注册,食宿自理。 【项目负责人】:刘清 qingliu1112@vip.163.com 【报名联系人】:方旭 022-27313336-83000 fangxu188@163.com 【培训对象】:医护技人员、医学情报信息工作人员、医学院校学生 【培训地点】:天津市眼科医院四楼第一会议室 【培训时间】:2014-8-20至2014-8-22 【项目负责人:刘清】   刘清 副研究馆员,天津市眼科医院图书馆馆长,天津师范大学情报学专业管理学硕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11年成功举办天津市继教培训项目1项(项目编号20110215010004),并长期进行进行关于数据库使用、情报信息分析、参考咨询、论文投稿等培训。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篇。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设立的2008年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项目研究一项。 【授课人:张玢】   副研究馆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部副主任,2003年9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情报学专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医学信息检索与分析评价教学培训、参考咨询、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分析、学术影响力分析评价等工作。已主持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年基金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央级公益科研基金课题3项、参与其他课题20余项,参编教材4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授课人:郭良玉】   郭良玉 情报工程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工作单位,天津市医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工作专业是图书馆工作。1984年开始专职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医学信息检索与分析,教学培训、参考咨询、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分析、学术影响力分析评价等工作。1998-2000年任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科研成果2项,参与科研成果2项。获得天津市最佳科技情报信息成果3等奖1项,卫生局科技进步2等奖1项,天津市科委最佳科技信息成果1等奖1项,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优秀成果3等奖1项。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 【授课人:李颖】   李颖,副研究馆员,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目前任职于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图书馆资源管理开发部,多年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医学信息检索,数字文献参考咨询和继教培训工作。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公益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局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并主持本单位专项课题3项,作为培训主讲人之一组织参与卫生局继教培训项目2项,培训医护技人员数千人,发表学术论文10篇。 【课程描述】 循证医学是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的一门学问。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流行病学专家Archie Cochrane提出的一种新的临床思维方式。 国外的循证医学教育已深入到医学教育中,并成为一些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以往对循证医学的评价是以临床流行病和统计学进行评价,目前最为前沿的评价由资深的情报专家从图书情报学的角度提出了最新的标准,即情报评价,也就是从文献类型和文献出处来评价循证医学文献,根据临床问题的类型(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等)给出系统综述、RCT或者CohortStudies等与之对应得最好的文献类型;并依据文献出处判断文献的质量(如文献是否出自MEDLINE、Embase、Cochrane、ACPClub、F1000、SCI等)。   本次继教项目主要以目前国内外以循证医学文献及评价的数字资源Cochrane Library、EMBASE、Best Practice、EBMR、PUBMED、UpToDate及CBM等最为权威、准确的数据库平台, 强调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诊治决策应该建立在最新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医学图情人员以及临床医学工作者开展循证医学情报信息获取及文献评价的技能培训,以期可以达到在海量繁杂的医学信息中“去粗存精”、检索临床决策需要的循证医学文献、严格评价已经检索到的科技文献、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医学文献等,有效提升医疗水平,避免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课程表】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我院官网(oio.cn) 天津市眼科医院 2014/8/4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