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儿童医院

气管内“溶栓”治疗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

时间:2014-01-2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院呼吸科收治了一位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费力入院的8岁患儿,经过常规抗感染、支气管镜治疗后病情仍不稳定,我们采用“气管内溶栓治疗”的新技术治疗,该患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近年来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认为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容易误诊误治,病死率极高,该病是指儿童气道长出像胶冻状的物体并且局部或广泛性堵塞支气管,导致肺部分或全部通气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理异常综合症状的一种疾病。以往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感染、止咳化痰等一般性肺炎的治疗,由于支气管镜的介入治疗,使本病的有效治疗成为可能,但仍缺少更加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病情凶险,容易反复。我院呼吸科在适时实施支气管镜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文献报道,引入了新的治疗方法—气管内“溶栓”。该方法是在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向塑型部位的支气管内注入溶栓药物,使呼气道内的塑型物体充分溶解,从而通过支气管镜进一步抽吸出来,恢复呼吸道的通畅,改善了肺功能,术后2天肺部影像就能很好地回复,极大缩短患儿的病程,也减轻了患儿的病痛,为此类疾病的患儿带来了福音。 (呼吸科)

医院动态

更多 >

实施各项举措缓解高峰期患儿就医难

由于天气等原因,入冬不久我院接诊患儿量已达高峰。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加点,仍不能满足患儿的需求。院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科主任会议,研讨解决方案并不断深入临床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缓解门急诊压力,医院制订了应对高峰期的应急预案: 一是请本年度下基层工作的6位内科医师,每周回医院门诊加班半天,缓解病人多压力。二是内科住院部医生每天中午放弃休息时间到门诊支援2小时,此预案共涉及内科13个科,其中也有非科内安排主动要求加班支援的医师。三是考虑到急诊工作性质及压力,特别安排内科13个科轮流每天在早、晚急诊高峰时段各加派两位医师支援。 此外由于儿科医师数量短缺,患儿就医高峰期号源需求量大,使得儿科医疗市场供需失衡。特别是我院接诊量急剧增加时,号贩子乘虚而入活动猖獗,使患儿就医难上加难。面对此现象,院领导非常重视,除继续执行日常打击号贩子的各项措施外,多次采取联合行动打击号贩子。在门诊区的大屏幕上播放“严厉打击号贩子”的警示语,针对预约异常的人员进行监控,发现有倒号行为,立即取消其预约资格。并鼓励患儿家属共同抵制、打击号贩子的活动,医患携手维护正常的就医环境。 以上措施实施后大大缓解了门急诊应诊压力,缩短了患儿候诊时间,提高了患儿就医满意度。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