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院迎来“三伏贴”头伏就诊高峰

时间:2014-07-2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三伏贴”现场

  7月18日,正式入伏,天气炎热,我院迎来了今年“三伏贴”头伏就诊高峰。据统计,我院共有呼吸科、儿科、耳鼻喉科、风湿科、老年病科、脾胃科、肾病科、心血管科8个科室为10000余名市民提供了“三伏贴”诊疗服务。

  三伏贴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秉承传统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在三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选取温阳化饮、祛痰逐瘀、通畅肺络、止咳平喘的药物制作成药贴,贴敷人体特定穴位,可以最大程度起到的扶阳祛邪的作用。

  今年,我院进一步强调规范“三伏贴”诊疗流程,设立“三伏贴”挂号专口,提早做好诊疗部署工作,各科使用药品均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药效评价,并由市卫生局统一培训的专人负责诊疗工作。同时,我院为了减少就诊市民排队等候时间,提前一个月即开展了“三伏贴”预约服务,共为5000余人次进行了“三伏贴”诊疗预约,市民可凭预约缴费单直接就诊。

  

  预约就诊

  

  预约就诊

  

  “三伏贴”现场

  

  “三伏贴”现场

  温馨提示:

  贴敷时间:每伏贴敷一次,每次保留4-6小时,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适当缩短贴敷时间,每伏前三天贴敷效果更佳,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儿童每次敷贴2小时左右,若出现皮肤发红、或自觉瘙痒难于忍受,请提前揭去;若出现皮肤破溃,请及时来门诊就医;若患儿年龄较小,贴敷时间请遵医嘱。

  贴敷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敷贴,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注意:治疗期间慎防感冒,避免疲劳,忌食酸、生冷、辛辣、海鲜制品。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贴敷禁忌: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孕妇、对药物或者敷贴成分过敏者禁用。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糖尿病患者,2岁以下儿童慎用。

  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注意事项:局部发热属正常反应;局部皮肤发红、微痒、皮疹,可随时揭去;皮肤有破损、对贴敷有过敏者不能贴敷;夏季炎热,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汗出;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禁忌冷饮。

  开展“三伏贴”诊疗科室联系方式:

  儿科:地点:B座4楼儿科门诊,电话:022-27432723、2713-2717

  呼吸科:地点:B座2楼呼吸科门诊,电话:022-27432548

  肾病科:地点:B楼2楼肾病科门诊,电话:022-27432647

  脾胃科:地点:B楼2楼脾胃科门诊,电话:022-27432582

  风湿科:地点:B楼2楼风湿科门诊,电话:022-27432680

  耳鼻喉科:地点:B楼3楼耳鼻喉科门诊,电话:022-27432745

  心血管科:地点:B楼2楼心血管科门诊,电话:022-27432329

  老年病科:地点:B楼2楼老年病科门诊,电话:022-27432930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会在津隆重召开

  石学敏院士作报告   蒋健司长致辞   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   马融院长致辞   吕建明主任医师作报告   会议现场 2014年8月9日,“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我院和天津市针灸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秘书长杨金生、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美、学会部部长李刚、天津市医药学(协)会管理办公室主任熊智、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陈子震、我院院长马融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蒋健指出,针灸要发挥其作用,关键是突出优势特色,表达了政府对针灸事业发展的支持和期望,并强调探索针灸临床服务模式一定要坚持中医整体观。 会上,石学敏院士做了“针灸品牌的多学科引领作用”的报告,介绍了我院针灸学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模式,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突出专病专技特色,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了儿科、推拿科、眼科、耳鼻喉科、风湿科、心身科、妇科、呼吸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我院针灸特需吕建明主任医师介绍了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多元文化医疗模式以及特需针灸病房涉外医疗服务体系的特色。随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易华、甘肃第二人民医院侯雅慧、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黄蜀、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赵焰、陕西省中医院苏同生、北京中医医院王麟鹏、南京市中医院丁义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徐斌等专家发言,介绍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代表们就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针灸在全科医疗、皮肤病、肛肠疾病、治未病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总结和扩大了针灸医疗服务创新模式和医疗服务特色,分析和研讨了针灸学科临床服务在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等不同类型医院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针灸医师和针灸技师的准入门槛等问题。成功的经验表明,针灸服务模式的创新扩大了针灸适宜病症的临床应用,使门诊量逐渐增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最后,刘保延做会议总结,他指出现有的针灸医疗模式限制了针灸的发展,但随着医学发展,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必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因此,针灸临床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可行的服务模式,提高临床疗效,扩大服务范围。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湖北、江苏、甘肃、陕西、四川、辽宁、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广东等地医疗卫生系统医政管理人员,医疗机构中院长、针灸科主任、临床专业人员等共160人。与会代表还来到我院参观学习。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用中国式方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一步,对进一步发挥针灸简、便、廉、验的优势,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发挥针灸在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服务等机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及迅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