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到我院学访

时间:2013-10-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加深沟通联系推动共同发展

  7月23日,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党总支书记柳春敏、院长陈莉明等领导携医院职能科室人员到我院学访交流,我院吕文光院长、朱思伟副院长、吴华副院长及院办、网管处、财务处、总务处负责人陪同。

  来访人员首先参观了我院b座新楼,走访了口腔科、康复科、检验学部、门诊诊区等科室,观摩了我院门诊一站式服务流程、信息化建设成果及物流系统等先进管理模式,并就其关心的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随后,双方人员在行政五楼会议室进行座谈。吴华副院长代表我院从医院基本情况、医疗工作情况、科研教学情况、管理工作四个方面向来访人员介绍了我院从建院至今所取得的成果成就。

  吕文光院长向大家分享了人民医院成功组建的经验和体会,他谈到人民医院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主要有三点体会:1、抓住契机,服从领导;2、奉公守法、奋力有为,鞠躬尽瘁;3、克服困难,实现顺利组合。双方就医院基建工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医院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最后,分部门点对点进行了实地观摩和交流。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党委总书记柳春敏表示,人民医院是卫生资源整合过程中非常成功的案例,在专科特色、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此次来访交流对未来我院建立新院区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希望两院加强合作交流,继续保持友好协作关系。

  此次学访交流,有利于加强两院间的联系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促进,进一步提升两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西医结合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

合作共建跻身全国领先地位的中西医结合学院 ——市人民医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西医结合学院 7月16日下午,天津市人民医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签署共建中西医结合学院合作协议暨接牌仪式在中医药大学隆重举行。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书记王贺胜、教委副主任韩金玉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自付、院长吕文光及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研究生导师也参加了签约仪式。 天津中医药大学坚持以创新观念为先导,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临床基地建设为保证的办学理念,致力于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在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为我市中医药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天津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被确立为我市五大医学中心之一以来,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医院为加速实现医院的战略性转型,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事业发展、学科发展及基本建设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4年有4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学位。     据悉,中医药大学与人民医院自2005年建立教学关系以来,至今拥有博硕士导师46名,培养硕博士研究生60余名,共近400余名本科生先后在医院参加实习。近日,经过充分友好协商,双方同意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成立中西医结合学院让卫生系统中西医结合这面旗帜高高飘扬起来。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签字仪式上表示与天津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中西医结合学院是他的夙愿,历史将记住今天,学院力争在2016年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时达到国家中等偏上水平,把老一代开拓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发扬光大。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韩金玉出席了签约仪式,他表示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市人民医院在中医与西医的强强联合,顺应了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新期待,顺应了区域医疗战略发展的新需要,希望能够在大学与医院共同搭建的高起点上谱写出美丽的篇章。     市卫计委书记王贺胜在讲话中指出,市卫计委全力支持中医药大学和人民医院在中西医结合学院上的合作,此次共建中西医结合学院对天津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体现了院校双方在中西医结合学科教育体制及教学机制上的创新,优化了中西医结合学科与专业结构,对于整合我市中西医结合学科资源,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院校双方本着立足长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学院的管理机制,强化临床教学保障措施,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优化环境,加大合作力度,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形成院校共赢的局面,推动我市中西医结合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市人民医院院长吕文光受聘兼任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并发言,他表示一定要把伯礼校长所确立的共建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发展战略,作为近期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紧紧抓实,做稳、做好,要以此为契机把医学中心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丰富医学中心内涵。要为共同建立中西医结合学院创造更好的条件,双方精诚团结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为推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而贡献力量。 编 辑:周文成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异常心电图都是有问题的吗
龚新宇
回答: 异常心电图不一定代表存在健康问题,部分异常可能是生理性变化或暂时性干扰所致。异常心电图的临床意义需结合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 健康人群可能出现轻微心电图异常,如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综合征等,这些改变通常与呼吸变化、体位改变或自主神经调节相关,无须特殊处理。妊娠期女性因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出现电轴左偏,运动员长期训练可引发窦性心动过缓,这些都属于适应性生理改变。部分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也可能导致非病理性T波改变,停药后多可恢复。检查时电极接触不良、肢体移动或环境电磁干扰等技术因素,同样会引发一过性图形异常。 病理性异常心电图往往伴随典型临床表现,如房颤患者可见绝对不整的f波并伴有心悸症状,急性心肌梗死会出现ST段弓背抬高及胸痛表现,低钾血症可表现为U波增高合并肌无力。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干预。慢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新发束支传导阻滞或QT间期延长,可能提示疾病进展。部分遗传性心律失常如Brugada综合征,静息心电图即有特征性改变但平时无症状,需通过药物激发试验确诊。 发现心电图异常时应避免自行解读,建议携带报告至心血管内科就诊,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冠脉造影检查。日常需监测有无胸闷、晕厥等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有助于区分暂时性异常与器质性疾病,必要时可考虑穿戴心电监测设备捕捉偶发心电事件。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