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扩张型心肌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高位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术

时间:2014-06-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扩张型心肌病是指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导致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或由于心肌细胞异常兴奋性增强,导致心律失常出现,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往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栓塞,病死率很高。

  扩张型心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男性居多,人群发病率为5~10/10万,多集中在贫困农村地区。早期常没有特殊表现,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气促、乏力,随着病程进展,病人可逐步出现心衰症状,如咳嗽、胸闷、活动后气短,继之出现呼吸困难,夜间加重,甚至不能平卧,全身浮肿,严重时出现肝淤血。

  扩心病病程长短不一,症状出现后年内死亡率为50%,两年存活率为40%,5年存活率为22%。

  扩心病的致病因素及诱发因素

  目前尚不明确。除特发性、家族遗传性外,近年认为病毒感染是重要原因。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或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所致心肌炎可导致和诱发扩心病。我院根据入院患者发病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发病前一个月内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的占28.9%,合并高血压者占14%,有饮酒史者占11%,抽烟者占19.6%,有家族史者占9%,但都没有充分依据说明哪一种因素是唯一致病因素。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因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不明,因此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

  1.内科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心衰过度代偿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加入β受体阻滞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明显降低猝死的发生。

  2.外科手术治疗:尤以心脏移植为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成功率低,经济负担大,术后排斥反应严重,同时还受到供体的限制。

  3.高位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术:通过上胸段穿刺在硬膜外腔留置导管,注入阻滞药物,从而阻滞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防止其过度兴奋,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硬膜外阻滞术的治疗方法及治疗原理

  在严密的心脏监护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T2-5节段进行穿刺、留置导管,每2~4小时注入0.5-0.75%利多卡因及其他复合药物到硬膜腔内,通过阻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达到降低其兴奋性的目的。治疗时间为1~2个月,治疗原理如下:

  1)阻滞交感神经降低血管阻力,减低心率,可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

  2)能改善左心室功能,尤其是左心室舒张功能,主要是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调节心肌顺应性。

  3)抑制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Ⅱ形成。

  4)不明显增加心率,且有抗心率失常作用。

  5)有扩张肺小动脉的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最终降低心肌耗氧量(Rpp),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术的疗效

  我院开展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术近10年,救治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余名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后,患者心脏体积平均缩小2-14毫米,心脏大小完全恢复正常者达38.3%,明显缩小者达61.3%,心脏功能分级平均提高2-3级,两年死亡率8.08%,五年存活率达到64.6%。

  典型病例

  患者胡某因患扩张型心肌病5年,心慌气短不能平卧4个月,生命垂危。入院检查显示,左心室前后径75毫米(正常应小于55毫米),右心房横径42毫米,射血分数28%,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II级、心律失常”。采取“高位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术”治疗后,胡某立即能够平卧,心慌气短症状消失,持续治疗38天后,左心室前后径缩小至63毫米,右心房横径缩小至38毫米,射血分数升高至44%。

  患者张某患有顽固性心衰多年,虽多次进行系统抗心衰治疗,但症状仍然越来越重。日前张某并且突然加重,呼吸极为困难,不能平卧,只能端坐,并不停呕吐,同时伴有胸腹水。诊断为“难治性心衰合并胸腹水、肝淤血”。在心内科的同台监护下,我科为其施行了交感神经阻滞术。术后,张某病情立即得到缓解,呼吸顺畅,能够平卧。治疗20余天后痊愈出院。

  患者吴某,57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移植后肾功不全、肝损伤、心梗后顽固性心绞痛、心功不全等七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多年来仅治疗费用就超过了150万元,尤其是因心肌梗塞安装了3个支架后,又患上了顽固性心绞痛,不论是休息还是睡觉,疼痛时常发作,患者痛不欲生。我们为其施行了 “上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术后,吴某的症状大为改善,不但休息和睡眠时心绞痛不再发作,而且能够独自上三楼而不气促,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治疗药物也逐渐减少了药量和种类,各种化验结果显示肾脏功能也有明显好转,而全部治疗费用不到3万元。

  专家简介

  王桂珍 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心血管专业20余年,全国率先采用“高位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风心病,顽固性心衰,高血压病。治疗后患者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至今已收治全国21个省,142个市县患者,疗效显著。对神经内科、呼吸、肾内科及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亦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多次在央视《健康之路》及哈尔滨电视台《医疗档案》等节目做心衰等知识讲座。

  2009年获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成果应用奖。2011年完成省级科研课题并获得新技术成果应用奖。担任省机关事业单位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组成员;省康复医学会老年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康复医学会理事;省心血管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动态

更多 >

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谢永慈先生前来我院传授康复护理技术

  2014年8月17日,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谢永慈先生一行来到黑龙江省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护理技术现场指导教学。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的康复专科医院之一,隶属于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医院。下设神经康复科三个病房、骨伤康复科、重症颅脑损伤康复科。医院现有开放床位近400张,为方便患者更早回归家庭,98%的住院病人都是家庭病房。医院有康复护士42人,其中高级职称护士6人,中级职称护士10人。 谢先生团队的到来,为我院康复护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针对康复护士的培训中,谢先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倾囊而出。尤其是谢先生对护理事业的无私奉献、一丝不苟、十分谦卑的精神让人钦佩,同时也使大家对自己的职业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护士要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愿意帮助人的手,康复护士还要鼓励病人、引导病人、调动病人内在的积极性,承担康复护理中最重要的角色,与医生、治疗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整个讲课过程中老师多次强调了在康复护理中要“预防畸形和省力”,在康复早期给予病人不同卧位的正确的良姿位摆放方法和一些细节上的关注,如:坐位时将软枕垫于腋下、被动活动时时刻想着如何保护肩、肘、腕和髋、膝、踝关节,在良姿位摆放的同时能想到管路的放置,如何挑选使用轮椅、助行器、手杖等辅助器具,在给患者做治疗时自己如何更省力和保持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大家更感动的是老师用心自制了很多器具,这些东西非常实用。在手部功能训练方面采用的都是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如夹子、泥硝、核桃、矿泉水等等,使大家真正认识到康复训练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去发现,用心去做。谢老师还教护士和患者家属如何帮助患者体外排痰,这可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院各科室护士长、全体康复护士、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共计200余人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积极踊跃地参加了此次难得的培训。谢永慈先生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激情和生动的讲演,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欢迎。 谢老师团队在我院讲学期间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很多患者还因没有受到谢老师的亲自指导而感觉遗憾。谢永慈先生的认真传授使参会的所有人都觉得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到国际上最先进的康复护理知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