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内科支部走进梅里斯区莽格吐乡开展义诊

时间:2012-11-0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9月14日,内科支部组织了我院专家刘小平、张庚等10名党员来到了梅里斯区莽格吐乡进行大型义诊活动。我院健康养生分院副院长刘小平认真细致地进行问诊、切脉、身体检查,并耐心地解答群众的疑问,其态度亲切、谦和,看病一丝不苟,患者连连称好,在她的诊桌旁排起了长队。此次义诊,专家们共为50余名患者进行了诊疗,其中测量血压50余人、诊脉15人、开具中药处方15人、用药指导50余人、疾病知识介绍指导50余人、听诊20 人,妇科检查1人,解答咨询1人。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承办的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召开

7月13~15日,由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中医儿科特色疗法培训班在我市检察院招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索天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李显筑,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牛惠,市医学会主任邱淑叶,我院集团执行院长、南院院长张永刚,我院集团副院长刘彬,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院儿科门诊主任张铁和全市儿科届同仁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索天仁副厅长和我院张永刚副院长等先后讲话。索副厅长在讲话中说,我省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而齐市中医院的儿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他们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成功经验得到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们的好经验非常值得儿科同仁们借鉴。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与交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 我院张永刚副院长在讲话中介绍,我院儿科始建于1953年,为省重点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重点专科加强建设单位。儿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以“小面药”花钱少、疗效好享誉全市。该科在以汪秀峰、杨乃儒等为代表的大批名老中医的带领下,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小儿按摩、小儿贴敷、小儿药浴熏蒸法、中药灌肠等多种外治法,特色突出、疗效显著。2009年甲流高发时期,儿科专家们采用中药通下法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病例报告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才对此疗法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在《中国中医药报》上,以《找药、找道、找法》为题,大篇幅推出,受到全国“甲流”治疗专家的瞩目。此次儿科学术会议由我院承办,也表明了全省儿科届上下对我院儿科积极开展中医外治疗法所取得突出成绩的充分肯定。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共同聆听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徐荣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闫慧敏教授、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松教授和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黄建萍教授及我院张铁主任等专家进行的专题讲座,均感收获颇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氏筛查都查些什么病
冷启刚
回答: 唐氏筛查主要检测胎儿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唐氏筛查通过血液检测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概率,筛查结果需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因素综合判断。 1、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表现为智力障碍、特殊面容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结合超声测量的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评估风险。确诊需进行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等产前诊断。 2、18三体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又称爱德华兹综合征,患儿多存在严重心脏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手指握拳等特征。筛查时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和游离雌三醇水平通常偏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该疾病预后较差,多数胎儿在出生后短期内死亡。 3、13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即帕陶综合征,常伴有脑部发育异常、唇腭裂和多指畸形等问题。筛查显示孕妇血清标志物水平异常,超声可能发现胎儿结构畸形。该疾病存活率低,存活患儿多伴有重度残疾,需多学科联合管理。 4、神经管缺陷 部分唐氏筛查方案会同步评估神经管缺陷风险,如脊柱裂和无脑儿。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是重要提示,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胎儿脊柱和颅脑结构是否正常。孕早期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概率。 5、其他染色体异常 唐氏筛查虽主要针对特定三体综合征,但异常结果也可能提示其他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如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高风险孕妇应接受产前诊断明确胎儿情况,遗传咨询有助于理解疾病预后和再发风险。 建议孕妇在孕11-13周完成早期唐氏筛查,或在孕15-20周进行中期筛查。筛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常饮食即可。若结果为高风险,应及时就诊进行产前诊断。孕期规律产检、均衡营养摄入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避免接触致畸因素可降低出生缺陷风险。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