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我院获“湖北省临床免疫学检验能力验证优秀实验室”荣誉称号

时间:2014-04-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检验部 马翔

  近日,从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2012—2013年度全省临床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总结暨表彰大会传来捷报:我院检验部获得“2012—2013年度湖北省临床免疫学检验能力验证优秀实验室”荣誉称号。自此,我院检验科已连续多次在省部室间质评中荣获优秀成绩。

  室间质量评价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指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医生务必结合临床检测结果、遵循循证医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临床检测的质量与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治息息相关。为了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质量,检验部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科内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了符合国家行业规范,具有检测工作的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即SOP 文件)。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室内质量控制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时对自己的检测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在持续改进中完善各临床检测项目。检验部的每一位员工都把“检以求真,验以求实”作为检验要求的标准,秉承着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的在平凡但却不平庸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可以说,多年来检验科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每一点进步都与大家的付出分不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检验部在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定会越来越好,为医院未来不断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注妇儿健康 发展妇儿影像--记第二届湖北省妇儿影像医学高峰论坛

2014年7月4日-6日,由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湖北省妇儿影像医学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胎儿与小儿影像学诊断新进展学习班》”在我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安徽、湖南、江西、青海省等地以及湖北省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共计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中华放射学分会全国儿科学组副组长、湖北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邵剑波教授主持。湖北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胡道予教授致辞,代表湖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高度赞赏我们两院联合牵头搭建湖北省妇儿影像学术平台,充分利用我省优秀的放射影像资源,致力于发展湖北省妇女儿童影像医学事业;湖北省放射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孔祥泉教授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作用和意义,勉励我们要当好发展和推进我省妇女儿童影像医学的领头羊和骨干,为提高我省乃至全国妇儿影像医学专业水平作出贡献。与此同时,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王卫民院长和湖北省医学会潘旭初秘书长也来电来信表示祝贺。 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关注妇儿健康、发展妇儿影像”。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孔祥泉教授,《放射学实践》编辑部主任、同济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夏黎明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滨滨教授,天津市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影像医学中心主任李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曾津津教授,上海市儿科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李玉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钟玉敏教授,成都市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宁刚教授,黑龙江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张晓凡教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杨文忠主任、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王鹰主任以及我院邵剑波教授、黄穗主任等15位国内顶级儿科、妇科影像专家分别做了“心脏肿瘤MR影像学诊断、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诊断、儿童癫痫MR诊断、先天性小脑畸形的影像学表现、HRCT在儿童小气道诊断中的应用、面听神经相关疾病的颞骨HRCT和MR诊断、卵巢癌影像诊断及临床分期新进展、小儿外科急腹症影像学诊断、放射介入及药物联合治疗儿童特殊血管瘤”等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展示儿科与妇科医学影像新技术、新成果和前沿学术动态,并对临床和科研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受到到会代表一致好评,会场里不时传出阵阵赞许的掌声。 目前,我省儿童医院及各级妇幼保健院共有120余家,随着我省各地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影像学新技术新业务在广大儿科、妇科临床得以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儿科、妇科影像医生、技师急需培训。此次大会为我省乃至国内广大妇儿影像医技人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基层妇幼保健院、妇儿医院影像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更好地关爱妇女儿童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一次成功而圆满的大会。(朱百奇 郑楠楠)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有哪些
郝盼盼
回答: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律失常、右心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该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1、慢性呼吸衰竭 长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呼吸中枢抑制,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发绀明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氧合,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常用药物包括氨茶碱注射液扩张支气管,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稀释痰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 2、肺性脑病 严重二氧化碳潴留会引起脑血管扩张和脑水肿,出现嗜睡、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治疗需纠正酸中毒,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同时配合尼可刹米注射液兴奋呼吸中枢。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对评估病情至关重要。 3、心律失常 心肌缺氧和电解质紊乱易诱发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可明确类型,轻症可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严重者需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液。同时需维持血钾在正常范围,避免使用加重心律失常的药物。 4、右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持续进展会导致右心室扩大和功能衰竭,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体征。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联合使用呋塞米片利尿、地高辛片强心,必要时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降低心脏负荷。 5、多器官功能障碍 严重缺氧和循环障碍可能引发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等多系统损害。需密切监测转氨酶、肌酐等指标,预防性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肠黏膜,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坚持长期家庭氧疗,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定期复查肺功能和心脏超声,气温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感冒。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下肢水肿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调整利尿剂等药物剂量。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