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医医院

痛风病人的饮食与用药特点

时间:2014-03-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痛风病人多有尿酸升高,所以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2000毫升,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其中不包括牛奶、汤、稀饭等其他流食。人体70%左右的尿酸从肾排除,每日尿量要达到1800毫升,说明饮水量足。夏季多汗饮水量还要增加。

  但痛风病人不宜饮浓茶及咖啡类饮料,茶和咖啡中含有少量嘌呤及兴奋剂咖啡碱。特别要避免饮酒,酒中的乙醇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影响肾脏排泄尿酸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乙醇还可使体内嘌呤合成增加,特别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嘌呤,对痛风病人非常不利,应禁止饮用。

  另外,痛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要记住下面内容:

  1.合理选择饮食:饮食与痛风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饮食分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尽量少食含嘌呤的食物,不食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海鲜、沙丁鱼、凤尾鱼、带鱼、蚶、蛤、鸡汤、肉汤等。中嘌呤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虾、蟹、鳝鱼、扁鱼、鲢鱼,各种豆类及花生、芝麻等。此外,有些蔬菜也含有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黄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含嘌呤较少的食物有鸡蛋、鸭蛋、牛奶、奶酪等。水果,蔬菜如萝卜、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为痛风患者的推荐食品。有研究显示,进食无嘌呤食品7天后,血中尿酸浓度可降低1.2毫克/升。

  痛风病人的主食应以细粮为主,如精面粉做的面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粮。因为细粮制品中嘌呤含量较粗粮少。

  2.慎用一些药物:在积极服药治疗痛风的同时,有些药物最好不用或慎用: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抗痨药、烟酸、华法令等,因为这些药物影响尿酸排泄。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D也要慎用,因其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

  3.痛风病人如果长期服用西药排尿酸,可能引起肝肾的损害。中药治疗这类病人多采用健脾补肾,化淤泻浊之法,可达到标本兼治的临床疗效。当然,痛风患者一定要注意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定期体检,接受肾病专科医生系统正规的治疗,及早对痛风患者进行肾损害的监测,以防止肾衰竭的悲剧发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市中医院举办糖尿病友饮食知识讲座

11月24日继“世界糖尿病日”大型义诊之后,市中医院糖尿病专科在门诊六楼会议室再次举办了一场糖尿病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糖尿病科陈锋副主任医师和宋道飞主治医师主讲,主题是 “糖尿病饮食治疗”。全市近百名糖尿病病友、部分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主要围绕食物的种类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陈主任给大家讲述了丰富专业知识,解决了很多困扰患者多年的饮食问题,同时对糖友提出的问题都做了详细而细致的解答。 大家都知道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而患者对于糖尿病饮食误区最多,也最难依从。在以往的健康教育中,饮食教育往往是最难的,教育效果也不好。本次讲座与以往不同,我们转变了以往你听我讲的讲课形式,而是将健康小厨房直接搬到了现场,每一位参会的糖友自带一份美食进行评比大赛,看谁的美食既美味又不显著升高血糖,让病友们直观的看到糖尿病饮食的制作过程以及每份饮食的量究竟有多少,并让病友品尝饭菜的味道。很多病友感慨其实糖尿病饮食并不是饥饿饮食,而且口味也不错,对糖尿病饮食治疗充满了信心。 据宋道飞主治医师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高热量膳食的摄入增加,使糖尿病患者数量快速增长,2007-200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11%以上,且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9千多万。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最基本的是控制血糖,需要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合适的药物、血糖监测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五个方面并驾齐驱,其中最关键、最易忽视的是饮食控制。 目前制定饮食方案主要是内分泌科医生完成,但缺乏专业和可操作性,患者往往难以执行。饮食控制并不是指吃得少就好,而是要搭配合理,既营养又利于血糖控制。为此,市中医院糖尿病专科从营养学的专业角度,每天为患者进行一日三餐的配食指导,为其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糖尿病食谱,既保证了营养均衡,又有利于控制血糖。 会上,医院还给到场的糖尿病病友免费进行血糖检测、免费提供糖尿病健康资料,受到了广大糖尿病病友的广泛赞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怎么办
陈腊梅
回答: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整环境温度、使用温和护肤品、避免过度包裹、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环境湿热、衣物过厚、皮肤摩擦、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宝宝头部,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清洗后立即用柔软棉巾蘸干水分。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产品,可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专用洗发露。清洗频率以每日1-2次为宜,出汗后需及时补充清洁。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部需重点检查,防止汗液残留。 2、调节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不超过60%。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可配合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白天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夜间使用透气性好的蚊帐。外出时选择阴凉时段,用遮阳帽保护头部,婴儿推车需配备透气遮阳棚。 3、使用温和护肤品 清洗后薄涂含氧化锌的婴儿护臀膏或液体痱子粉,避开眼周和口鼻区域。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点涂患处。禁用成人痱子粉或含薄荷成分的产品,过敏体质宝宝首次使用前需在耳后做小面积测试。 4、避免过度包裹 选择纯棉或竹纤维材质的宽松衣物,避免化纤面料。头部不宜长时间戴帽子,睡觉时使用透气枕巾。包裹襁褓时留出足够活动空间,可通过触摸宝宝后颈判断体温,温暖无汗为适宜状态。尿布区域需及时更换,防止局部湿热加重。 5、及时就医 若出现脓疱、发热或持续哭闹,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儿科医生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乳膏。伴随湿疹样改变时,医生可能建议地奈德乳膏短期使用。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排查饮食过敏原。 日常护理需注意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奶粉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调。宝宝衣物应单独手洗并阳光暴晒,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抓伤。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若痱子持续3天未缓解或扩散至躯干,须立即就诊。夏季可适当增加每日洗澡次数,但每次不超过5分钟,沐浴后3分钟内完成保湿护理。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