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中医院

泌尿系结石保健小知识

时间:2013-08-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又称尿路结石、尿石症、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人群发病率约为1/1000。同时该病还有较高的复发率。

  一 病因

  除与遗传因素外,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如长期食用大量蛋白质饮食而使尿中的钙和尿酸增加,形成钙性结石。高温天气,使人体水分过于蒸发,尿液高度浓缩,也可促进结石盐沉淀。另外,尿路梗阻、感染和异物都是结石生成的原因。

  二.预防

  1、首先应准确分析结石成份,这对提供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是降低复发率有很大的帮助。

  2、完全去除结石,消除成石原因是最好的预防方法,但多数病人来说原因并不能根除,而且还可能出现新的原因,因此需长期乃至终生注意预防。

  3、饮食 1)饮水:注意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在不少于2000毫升,并且水质要好。2)食物:上尿路结石的发生与饮食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密切关系,动物蛋白摄人过多则会增加钙、草酸、尿酸等三种成石危险因素。动物内脏和菜花含嘌呤较多,高尿酸者忌用。通常要少食菠菜、豆类及乳制食品或多吃低钙食品,少食肉食、多吃蔬菜。

  4、防石药物。用饮食不能控制的代谢异常往往需要辅以药物。 1)降低结石盐或酸饱和度的药物:如噻嗪类(降低尿钙和草酸)、磷酸纤维素(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正磷酸盐(提高血磷,间接降低尿钙)等。2)增加尿抑制活性的药物,如镁剂、枸椽酸钾、中药结石通、五苓散等。3)干扰促进因素的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丙氨酸等。

  5、防治效果监测包括两个方面:1).结石取出或排出后要定期应用B超或X线随诊检查,一旦结石复发可及早应用碎石方法处理,不应使结石继续长大。 2)预防结石的各种药物均有约15%的病人效果不理想,或用一段时间以后效果减退,因此要用成石倾向判定的方法定期监测,必要更换他种药物,可使预防效果提高到90%以上。

  三.结石治疗的几个误区:

  1、 结石不疼痛就不治疗,结石可以慢慢长大,严重者肾功能丧失。

  2、 结石不如肿瘤可怕,治不治疗无所谓,有患者带石数十年,终为尿毒症,再治疗效果亦差。

  3、 肾小结石由于重力作用,多位于肾下盏,仅靠多饮水活动服药,排石效果较差。

  4、 结石治疗后就认为万事大吉而不注意预防,几年后又有结石复发。

医院动态

更多 >

州中医院 过敏性鼻炎患儿增多 易误当感冒治

近期州民族中医院五官科统计显示,今年1至8月,共接诊过敏性鼻炎患者400余名,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儿童。这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以上。该科副主任医师王小华告诉记者,该病很容易被家长误当成感冒治。 王小华医生介绍,许多父母认为孩子流清鼻涕、打喷嚏就是感冒,到儿科就诊或自购感冒药治疗。感冒药中常含有抗组胺药,所以服用后症状也会有所缓解,但因为治疗不规范,常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经正规的检查,过敏性鼻炎患儿一般有流清水样涕、鼻塞、喷嚏等症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鼻腔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水样分泌物;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患过敏性鼻炎的患儿要规范治疗,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王小华医生提醒家长,过敏性鼻炎患儿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宠物,羽毛、花粉等;做好室内环境控制,如经常通风,被褥衣物保持干燥,不使用地毯等;对季节性发病的患儿,需在季节前2—3周预防性用药;中药口服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控制症状和减少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很好的疗效。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