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总医院

颅底脑膜瘤伽玛刀治疗的优势和疗效如何?

时间:2013-07-0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脑膜瘤手术仍然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颅底脑膜瘤也不例外。但是颅底脑膜瘤的手术难度要比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大的多。这是因为颅底深在,更主要的是颅神经、大动静脉血管、血管丛及静脉窦密集的区域,要想完整的切除肿瘤而无严重的并发症往往非常困难。所以临床上颅底脑膜瘤手术全切的病例不多,特别是在更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今天,手术往往趋于保守,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患者生命和重要功能完好的前提下尽量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的体积,解除或者减轻对重要神经结构的压迫,降低颅内压等。

  既然颅底脑膜瘤手术往往不能全部切除,那么,手术后残余的肿瘤或者体积较小的颅底脑膜瘤就涉及到怎么继续治疗的问题了。

  在没有伽玛刀以前,临床上对部分位于重要部位的体积较小的颅底脑膜瘤或者手术后残余的颅底肿瘤一般采用普通放疗,以期控制肿瘤进一步生长。但是因脑膜瘤是良性肿瘤,普通放疗的疗效并不理想,还往往因照射野相对较大,容易导致相应部位重要颅神经及结构的损害及迟发性放射损伤,比如视力下降、垂体功能低下、脑组织放射性坏死等副作用。

  伽玛刀的临床应用给颅底脑膜瘤的提供了新治疗的方法,甚至是目前最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颅底脑膜瘤手术后残留或者小型的颅底脑膜瘤,伽玛刀的优势十分明显。Pollock等2000年总结认为伽玛刀治疗颅底脑膜瘤的生长控制率超过90%,新出现的颅神经功能缺损不超过10%。对较小的颅底脑膜瘤伽玛刀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对较大的颅底脑膜瘤,应首先外科手术切除容易切除的部分瘤体,以减小占位效应,对肿瘤累及颅神经及大血管的部分瘤体不必试图冒险切除。Aichholzer等2000年报道46例颅底脑膜瘤伽玛刀治疗结果,其中31例为手术后残留。随访36—76个月,影像显示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6%,临床满意率为91%。Pendl等2001年报道伽玛刀治疗162例,其中手术后92例,随访25—97个月。结果肿瘤缩小或不变其生长控制率为98%,临床症状改善满意率为96%。罗斌、刘阿力等2005年报道伽玛刀治疗颅底脑膜瘤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9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单纯伽玛刀治疗病例,共111例;B组为先开颅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的病例,共78例。总体上肿瘤的控制率为96.8%,临床满意度(好转或稳定)为96.3%,并发症少而且轻微。进一步分析两组在肿瘤控制率和临床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均有良好的疗效。在副作用方面,全组发生放射性水肿12例。表现为临床或神经系统症状短暂性加重,影像检查提示肿瘤周围水肿。脑水肿A组10例,B组2例,认为经过手术切除肿瘤所遗留的腔隙在一定程度上可容纳渗出液体,减少脑水肿的出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儿童丘疹皮炎怎么治疗快
陈腊梅
回答: 儿童丘疹皮炎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皮肤护理、避免诱因、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儿童丘疹皮炎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因素、环境刺激、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皮肤瘙痒、局部脱屑、渗出结痂、反复发作等症状。 1、外用药物 儿童丘疹皮炎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和炎症,渗出明显时配合硼酸洗液湿敷。慢性期可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局部免疫反应。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连续涂抹强效激素类药物。 2、口服药物 瘙痒严重时可短期服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颗粒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患儿。所有口服药物均需严格按儿科剂量调整,禁止自行增减药量。 3、皮肤护理 每日使用温水清洁患处后及时涂抹医用保湿霜,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儿童专用护肤品。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过热洗澡水,衣物应选纯棉材质并单独洗涤晾晒。 4、避免诱因 排查并远离可能的过敏原如尘螨、宠物皮屑、花粉等,室内保持湿度40%-60%。饮食上暂忌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但无须盲目长期禁食。避免剧烈搔抓和衣物摩擦刺激。 5、就医评估 若皮疹持续扩散、伴随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诊排除特应性皮炎、疥疮等疾病。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或皮肤活检,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光疗等专科治疗。 家长需每日观察皮疹变化并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保持患儿指甲修剪平整避免抓伤。治疗期间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洗涤时使用中性洗涤剂并充分漂洗。饮食上保证均衡营养,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等。若用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恢复期仍需注意皮肤保湿和防晒,减少复发概率。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