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脑卒中术后康复很重要

时间:2014-08-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脑卒中的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人口·年,而北京市达370/10万人口·年。70%的生存者有程度不同的残疾存在,国家每年花费在脑卒中患者的支出大约在100亿元以上。患者或存在运动感觉障碍,或意识、语言、吞咽、认知,以及精神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康复对脑卒中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而当提到脑血管病后致残时,很多人会习惯性想到是“手术不成功或治疗不及时”。其实不然,即便手术成功,但忽视科学康复时机和对症康复训练方法,也同样会影响愈后效果。

  多学科联合会诊做到早期介入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非常重要,我院设立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医院在接到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会请康复科医生在72小时内入病房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有康复指征的病人直接开立医嘱,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在病房或康复科内进行恢复训练,每天康复科医生也会与患者所在科室医生一起查房。这种管理模式相当于脑卒中单元,实现了对患者治疗、评估和管理的程序化治疗,也使患者在入院后进入了一个科学、精确的治疗与康复路径,实现早期介入与早期康复。

  危险期一过就能做康复训练

  “卒中后不久,一些失去的功能就会开始恢复,而且往往在最初的几个星期恢复达到最快速度。如果发生缺血性中风,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在48小时后即可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良肢位的摆放、肢体的被动活动诱发肢体主动运动等。”

  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发病后两年到三年才可以进行康复,导致患者耽误了最佳康复时期,也错过了肢体功能的最佳恢复时期。其实脑血管病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就进入了康复锻炼阶段。这时,患者主要是进行一定方式的运动锻炼,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利于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错过康复黄金期别放弃训练

  虽然医生提倡康复锻炼越早越好,但是患者和家属往往还是对早期锻炼顾虑重重,特别是脑出血患者,更是担心早期活动会引起再出血。其实,康复锻炼引起再出血的机会很小。根据临床经验,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只要血压平稳,动作轻缓,就不会引起再出血;还有人认为,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在半年以后就没有意义了,即使通过锻炼患者的身体功能也不会更多地恢复,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很多患者在脑血管病发生一年后,身体功能仍有改善。

  当患者通过康复锻炼收到一定效果后,如果不坚持进行锻炼,已经恢复的功能往往会退步。一些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脏器病变的患者担心长期锻炼会引起血压波动和心脏病发作。其实,脑血管病的康复锻炼是循序渐进的,只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用力过猛,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康复治疗可以减轻脑血管病患者因卧床、活动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下降、肺部感染等,为下一步康复训练打下好的基础。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的过程,是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再生功能,它能帮助患者保持和重新获得失去的一些功能,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和运动,降低致残率,以便更高质量地生活,甚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

医院动态

更多 >

李盛华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8月23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中德骨科医院承办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培训班暨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西安举行,省中医院院长、骨伤科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李盛华等参加会议,李盛华同志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次大会首先进行了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名誉主任委员、秘书、及青年副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在骨科微创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被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填补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史上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空白。 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对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前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任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赵继荣、张德宏、邓强、王想福、史文宇、温剑涛等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谢兴文、周明旺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秘书。 本次会议还以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新技术为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大会组委会邀请了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孟和、王和鸣、董福慧、张兴平、谭远超教授等,围绕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在微创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国内同道关注的焦点问题做了相关报道,其中李盛华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的学术演讲得到参会专家及骨科同仁的高度评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不稳定性心痛是什么原因
高云
回答: 不稳定性心痛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情绪应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动脉瓣狭窄等原因引起。不稳定性心痛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干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不稳定性心痛的常见病因,与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痛加剧、休息后缓解等症状。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稳定斑块、改善血流。日常需低脂饮食并控制血压。 2、心肌缺血 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会导致心肌缺血,常见诱因包括贫血、心动过速等。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臂。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尼可地尔片等药物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 3、情绪应激 急性焦虑或长期精神压力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痛,属于生理性因素。这类心痛多伴随心悸、出汗,但无器质性病变。可通过心理疏导、腹式呼吸训练缓解,严重时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更年期或长期失眠人群易出现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导致心脏敏感度增高。症状多为游走性隐痛,与体力活动无关。谷维素片、甲钴胺胶囊等营养神经药物可能有效,配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症状。需注意避免咖啡因摄入。 5、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病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患者可能在轻度活动时即出现胸痛、晕厥。超声心动图可确诊,轻中度狭窄可用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减轻症状,重度需考虑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 出现不稳定性心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坐下休息,测量血压和心率。日常需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自行车。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遵医嘱规律服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若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或伴随冷汗、呕吐,须立即就医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