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人民医院

我院首次成功开展高新神经介入技术诊疗

时间:2014-01-2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本网讯 12月14日,我院邀请北京宣武医院的焦力群教授为两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这是我院首次成功开展高新神经介入技术诊疗,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也标志着我院将完全掌握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技术。

  当天一早,介入手术室的控制室内挤满了前来观摩手术的医生。9点半,58岁的患者李存福被推进手术室,两周前他因多次呕吐、腹泻及偏瘫、走路不稳等症状入院治疗,并于12月4日被确诊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急需马上手术。“我相信北京的专家,所以没什么压力”。这是他上手术台前跟记者说的最后一句话。

  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开始。医生首先在李存福的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完毕后,造影导管通过这一穿刺的小孔到达指定位置,之后再把造影液放入造影导管内。放入造影液后,通过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就能很清晰地看到患者的整个脑血管图,通过脑血管造影找到颈内动脉狭窄的具体位置,这是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耗费了医生近1个小时的时间。当确定具体病变位置后,医生将造影导管撤出并放入输送导管,当支架通过输送导管到达病变位置后手术便宣告结束。

  手术完成后,李存福被送往住院部,在这里医生将对之前进行穿刺的针孔进行包扎,卧床24小时之后,包扎的绷带便可以拆除,到此时他的感觉是除了穿刺时有点痛感,做造影时耳根和半边脸有些热之外并无其他痛感,而手术前全身发麻的症状却已明显减轻。

  什么是颈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为何要进行支架成形术?据焦力群教授介绍,颈内动脉是供应人脑大部分血液的重要血管,一旦颈内动脉堵塞将可能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头晕、记忆力、定向力减退、黑朦、伸舌偏向、言语不利等,严重的可引起持久性脑缺血,由于预防不足等原因,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还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将有380万新发脑卒中的患者。他指出,目前针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有三种治疗方式:一种为药物治疗,适用于颈内动脉狭窄比较轻的患者;一种为手术治疗,即通过手术把血管切开后把内膜及斑块取出来;还有一种则为介入治疗,即用金属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撑开,让血管内的内膜及斑块隔离在血管壁和支架之间,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有资料表明,颈内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每两年脑梗塞的发病率高达24%,但是如果进行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后,发病率可以控制在6%以下。”他强调。

  那么,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呢?在神经外科医生王和平看来,与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最大的益处是创口小,并且恢复时间短,像李存福术后3天便能出院,出院后需继续服药三个月,三个月后再到医院进行复查即可。而焦力群教授则认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开展标志着玉溪在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上将不再“瘸腿”,因为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到现在的介入治疗,这让老百姓又多了一种选择,标志着医院防治脑卒中的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李文雯)

医院动态

更多 >

走好为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在红塔区洛河乡把者岱村委会启动   到乡村义诊,为群众送去健康福音。   深入社区为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进行健康体检 本网讯 为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相关工作,玉溪市人民医院于今年5月份起开展了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合理用药宣传、高龄老人及长期卧床病人入户体检等一系列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通过有方案、有组织的党员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义诊:送医到群众“家门口” 5月23日,市医院外一党总支组织专家一行40余人到小石桥乡三个村委会义诊。今年56岁的王增寿是小石桥村5组人,在山上养蜜蜂的他听说市医院的医生到乡里搞义诊,一大早就从山上下来,赶了十多里路到乡里看病。他说平时血压高,就想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问题。乐观的他笑呵呵地说:“这个年纪的人了,最应该检查,有个什么问题好赶紧治,没什么问题那是最好的。平日里上市医院看病,很挤,要排很长的队,现在市医院的专家直接到家门口看病,真好!” 7月10日,由市医院主要负责的我市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在红塔区洛河乡把者岱村委会正式启动。当听说市医院的专家到家门口义诊时,洛河乡把者岱村民张阿姨一大早就来接受脑卒中筛查。“我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以前也曾去市医院瞧过,但是太挤了,今天医生到家门口看病,真好!”对高血压的危害,张阿姨多少有些了解,该村曾有两个村民因高血压引发脑卒中,最终一死一瘫。因苦于进城就诊不便,她到现在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筛查。通过此次筛查活动,张阿姨了解到,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在红塔区慢性病死亡人数中已经占到23%,同时她还了解到,脑卒中并不可怕,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可防可控的。 通过此次活动,160余名40岁以上的把者岱村民接受了脑卒中免费筛查和义诊。接下来,市医院还将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相应的干预、引导、治疗,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应该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仅是市医院走好为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万花一簇。为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相关工作,医院已在洛河乡、小石桥乡、北城街道和新平县水塘镇、戛洒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让11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诊。 健康知识讲座:增强群众对疾病的认知 5月23日,市医院内科一党总支在职党员为聂耳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堂既实用又有趣的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中,心内科护士长王劲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群众介绍了高血压病的产生、预防及治疗;肿瘤科护士长速凤媛则临床联系生活,向社区群众讲解了癌症初筛的方法,在消除群众“谈癌色变”的焦虑之时,教会他们一些简单易学的自检方法,让他们能够通过简单便捷的途径守护健康。 同一时间,市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李润明、妇产科主任医师马丽红也在小石桥乡为当地妇女开展了两场高水平的妇女疾病防治方面的健康讲座。 4月22日,内科二党总支到珊瑚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肾内科护士长高秀芳把自己多年来在临床和护理上的实践经验制作成PPT,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到场的80多名老人一一解答了如何走出降压误区、如何监测血压、如何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如何控制体重、如何合理膳食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主治医师赵艳红则以一张奔跑的小人动画,引出尿急、尿频、尿痛膀胱刺激症状,讲述了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市医院已开展了10余场次健康知识讲座,内容涉及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癌症的预防及初筛、脑卒中的危害及预防等诸多方面。健康讲座以图文并茂、声色结合的方式为社区群众送去了健康的福音,增强了群众对疾病的认知,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合理用药宣传:让群众更加安全有效地用药 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为了让群众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市医院在开展义诊及健康讲座的过程中积极做好合理用药宣传。 5月23日,由医院内、外、妇科等科室50多名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在副院长蔡德芳的带领下,到小石桥乡玉苗、响水、小石桥三个村委会进行义诊。 义诊刚刚开始,71岁的彝族大妈张慧英就提着一塑料袋药找到正在进行用药指导的医生张晖。“我有高血压,今天就是想让医生帮我看看我吃这些药对不对?”张大妈告诉记者。 在仔细查看后,张晖医生把张慧英的药进行了分类,并给她免费开了两种药,并对用药方法进行了耐心叮嘱。 除了在义诊现场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外,市医院还给到场群众发放了一份由医院自行创作的合理用药宣传漫画。该宣传漫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抗菌药物应用的六大基本原则,提醒群众在用药前要注意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同时,对孕期、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禁忌,药品的日常存放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和说明。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市医院已发出合理用药宣传漫画800余份,通过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宣传方式,让更多群众认识和了解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健康体检:让高龄老人及卧床病人享受温暖 7月15日下午,顶着炎炎烈日,市医院外二党总支到荷花池社区为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进行健康体检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诊疗意见。 “医生能上门为我检查身体,真是太高兴了。”74岁,被糖尿病、高血压、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疾病折磨多年的王永兰告诉记者。 门诊护士王君梅量完血压后,骨科医生腾兆伟、内分泌科医生孙红琼分别为王永兰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咨询用药后,医生建议她多下床活动,控制好血糖、血压,并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随后医疗小组又先后到棋阳社区92岁的龙秀英和68岁的普会兰家中,分别为两位老人做了详细的检查,并从饮食、锻炼等方面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一切为了病人的健康”,这是市医院的核心价值观,而此次给高龄老人及卧床病人送医送药送温暖秉承的正是这一宗旨。此次活动中,医院一共为14名高龄老人及卧床病人检查了身体。(记者 李文雯)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放屁拉出透明的粘稠液体
于淑霞
回答: 放屁时排出透明粘稠液体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饮食刺激或肠道炎症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等,若伴随腹痛、腹泻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1.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敏感性与蠕动异常可能导致黏液分泌增多,透明黏液常与气体一同排出。患者多伴有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建议通过低FODMAP饮食调节,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功能。 2. 肠道感染 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可刺激肠黏膜分泌大量黏液,表现为排气时带透明或淡黄色黏液,多伴随水样便、发热。需进行粪便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或口服补液盐Ⅲ,同时注意防止脱水。 3. 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时,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成分刺激肠道产生保护性黏液。典型表现为进食特定食物后出现排气增多伴黏液,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必要时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更换无乳糖奶粉或低麸质饮食。 4. 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早期或克罗恩病可能仅表现为黏液分泌增加,黏液可能混有血丝。需结肠镜检查明确,确诊后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龙片或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控制炎症。 5. 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导致益生菌减少,致病菌过度繁殖可引发黏液分泌异常。表现为排气异味重伴黏液排出,建议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调节微生态。 日常需观察黏液出现的频率、是否伴随其他症状,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摄入燕麦、苹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黏液持续排出超过3天、出现血性分泌物或体重下降,应立即进行粪便潜血与肠镜检查。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可减少胃肠反流刺激,饭后30分钟散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空。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