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医院

民族团结情谊深 送医送药三十二载

时间:2014-05-1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5月14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葛家沟村维吾尔族村民木拉西汗和自己的孙子早早来到了村委会,等待兵团医院前来义诊的专家医疗队。木拉西汗已经60多岁了,家里有5口人,主要以种地为生。贫困的家境、拮据的生活对于他而言,看病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从10年前,当她得知有一支专门上门送医送药的医疗队时,心情就特别舒畅。因为,他每年都可以免费从这支医疗队队员手中拿到治疗感冒、心脏病、高血压等药品,并接受一些健康体检。

  这天上午,兵团医院医护人员如约到来,心内科、骨科……村民们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和服务,还有价值3千多元的免费药品可以领取。

  “高压180、低压110,有高血压。”听到这个结果,阿帕依的女儿有些担心。

  阿帕依的疾病比较复杂,已经在轮椅上坐了两年多。兵团医院院长、骨科教授史晨辉为她进行了一系列的诊断,诊断后,史晨辉很是担心,他说:“阿帕依的情况很严重,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瘫痪程度很可能会加重。了解到阿帕依的家境比较贫困,史院长表示:她参加了新农合,可以报销一部分,医院再想办法减免一部分,她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连续为几家只能躺在床上生活的病人诊断后,史晨辉很感慨,他说:“葛家沟90%是哈萨克族牧民,这个民族由于长期游牧生活,形成了以肉食、奶茶和馕为主,风干肉本身带有丰富的盐,奶茶里又放入了大量的食盐,再加上很少吃蔬菜。这种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了这个地区牧民的血压非常高。”

  “我们来这里送医送药,这只是一种形式,更为关键的是给他们传递一种生活的理念,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步实现均衡营养,合理饮食,提升生活质量。”史晨辉院长如是说。

  据了解,葛家沟村有三个队,离市区最远的40公里,有哈萨克、维吾尔、回、汉四个民族1125人,90%是哈萨克族牧民,分散居住在西山广大山区。2009年3月,葛家沟村才在葛家沟队建立了卫生室,只有一个流动医生,其余两个牧业队村民看病相当不便。

  1982年,兵团医院一位医生偶然发现了这个医疗条件相当差的地方。专家们曾经在葛家沟村做过一个调查,发现60%的人患有高血压,50%的人患有类风湿,30%的人患有心脏病,决定每年5月份——民族团结教育月到这里为村民们免费送医送药,一送就是32年。在葛家沟义诊,医疗队队员们除了在村部大院里搭建的简易帐篷里集体接诊外,他们还走家串户,亲自到病人家中诊治,一干就是一天。累了困了,就找一块石头靠着歇一歇;渴了饿了,就把随身带的水和干囊吃上几口。岁月匆匆,葛家沟村当年光着屁股满山跑的小孩子如今都长成了大姑娘、壮小伙;兵团医院的领导班子也换了一届又一届,然而每年组织医疗队到葛家沟村巡回医疗却成了兵团医院雷打不动的事。

  由于懂哈萨克语,兵团医院保健科医生娜依兰几乎每年都到葛家沟村,“经济条件差、饮食习惯不好,当地人的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病很普遍,村民健康状况堪忧。”随后,义诊队还来到大石头沟队和甘沟队,随行的车载喇叭用哈萨克语播放着义诊队前来的信息,专家们就在车上给村民们看病,当天共诊治病人近百人。

  32年来,兵团医院义诊队连续33次来到葛家沟村,诊治病人1.4万人次,免费发放价值10余万元药品。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医疗团队下基层巡回帮扶常态化

6月9日——14日,由北京、上海援疆专家和我院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在北京援疆专家、我院挂职副院长许志勤的带领下再次来到四师医院、五师医院、五师老年公寓开展义诊、查房、讲课、手术示教等巡回医疗活动,7名专家短短一周时间共计服务患者近千人、为20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讲课6场、查房60例,手术示教3台。受到了当地患者及医院的一致好评。 目前,我院巡回医疗下基层开展帮扶活动实现常态化。以师级医院、周边团场医院为依托,开展公益性医疗帮扶工作,通过开展义诊、查房、手术示教、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医疗帮扶和医药卫生知识普及工作,着力让基层医院和群众获得便捷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常态性的“每月师级医院一支巡回医疗队,每月团场医院一次坐诊日,每月合作医院一次培训日”活动。今年上半年,我院共组织各类公益性帮扶活动30次,派出专家110人,服务患者2476人,手术示教43台,查房437例,为400余名患者举办健康知识讲座9场,为150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28场。 同时在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中,我院将积累经验、发挥优势、探索创新,进一步发挥我院和援疆人才资源,做好兵团基层支援服务,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