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中西医结合论坛暨第六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圆满召开

时间:2014-05-1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历来十分重视脑卒中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并于2010年8月成立了以陈竺部长为主任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病在理念、指南规范、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成为中风病防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从事脑病相关领域的各级医师的中西医理论水平,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积极创新,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及科研能力,促进中医脑病学科的建设,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防治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办,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承办,于2014年5月17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了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中西医结合论坛暨第六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张允岭教授担任此次论坛主席。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马继福教授首先致开幕词,拉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随后由东方医院王琦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范吉平副院长、广安门医院赵志付教授、北京天坛医院樊永平主任、北京宣武医院黄小波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唐启盛院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刘炳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生教授、东方医院张允岭教授相继主持。东方医院张允岭教授首先介绍了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系列研究情况及建立中医辨证规范的过程,指出中医综合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随后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从多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医药防治脑卒中战略平台的建设思路,以期建立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技术转化与社区推广模式。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王新志教授热情洋溢地通过多个典型病例的讲解,向大家分享了大面积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经验。接着,宣武医院高利教授探讨了胃肠道疾病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指出脑卒中防治中应重视脾胃疾病。此后,东方医院刘金民教授做了“癫痫药物治疗的难点与中医突破口的选择”的汇报,并指出了中医治疗癫痫中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齐向华教授提出了中医失眠症诊治模式的问题,并对该团队已构建的辨治体系做了讲解。东方医院陈志刚教授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做了启发式分析。东方医院郭蓉娟教授带领大家深入思考中医情志疾病病机,指出了火热病理要素(微炎症)的发生发展是情志致病由功能向器质病质变的关键环节。东直门医院邹忆怀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张占军教授均基于fMRI技术,分别讲述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以及中药干预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情况。东方医院张志辰博士展示了脑卒中筛查的系列工作,并分析了非颈动脉狭窄脑卒中人群危险因素中西医控制策略。中国中医科学院李慧教授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新药研发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解放军302医院鄢丹教授提出以临床为导向的中药标准化研究,以大质量观控制中药质量问题的观点。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则阐释了大数据时代的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研究。各位专家分别围绕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的早期干预、卒中相关抑郁、认知障碍、帕金森、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防治思路及临床用药等相关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研讨学习。

  论坛为开展脑卒中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合作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旨在顺应时代发展引领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病临床、科研方向的变革,临床共识疗效的获得,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来自全国近20省份的近40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研讨班的学习和交流。论坛学术氛围浓厚,授课专家深入浅出,深受广大学员一致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1年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家入选国家卫计委“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中医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获全国优秀基地医院,2014年获全国模范基地院长荣誉。落户于东方医院的“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也获得北京市优秀工作站称号。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五校联合对口支援工作协调会

2014年7月28日-29日,五校联合对口支援工作协调会在西藏拉萨召开,由西藏藏医学院主办。2014年正值国家援藏2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四校对口支援西藏藏医学院5周年,同时也为了响应“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号召举行这次工作协调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由吴建伟书记、徐安龙校长带队,校办公室郭书文、叶华、刘凯峰,东方医院郭荣娟副院长随行参加会议。其他四所院校也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均有书记、校长带队参加。 2014年7月29日上午举行了开幕会,此次会议在开幕式上邀请了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孟德利、李秀文副秘书长、西藏卫生厅果吉尔锑领导参加,孟德利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藏医药的发展以及五校联合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建伟书记、西藏藏医学院赤列旺杰书记、尼玛次仁院长也分别在开幕式上各自发表讲话。随后召开了总结会,五所院校的相关领导对本校五年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要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建伟书记主持,徐安龙校长在会上作为团队式对口支援组长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代表对四校五年对口支援工作进行总体总结,郭书文主任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五年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2014年7月29日下午举行了研讨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校长主持,主题为“十三五”对口支援工作方向以及明年对口支援工作具体安排。首先,由我校援藏的陶晓华副校长代表西藏藏医学院进行“十三五”对口支援工作方向的报告;然后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田文媛书记、江西中医药大学徐兰宾副书记、中国药科大学张志坤副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建伟书记各自从本校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进行对口支援工作进行发言。最后,徐安龙校长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十三五”对口支援工作方向应具体化、将时间、进程、主题、参与的学校、达到的目标进行细化;在每年的协调会期间,应先期进行各院校专家学者就各个具体专题工作会议,再进行工作总结会;对口支援工作主题不要重复,要形成良性循环;各地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都为本地区乃至全国有名的医院,应依托藏医学院将附属医院建设成为西藏自治区一流医院,东方医院应从医教研各个方面要加强支援力度。 在会议期间,四所院校的参会的代表共同参观了西藏藏医学院的博物馆、特藏部、教学唐卡室,并进行藏医学院向对口支援的四所高校赠送《中国藏医药古籍珍本(1-30卷)》仪式。 此次会议既是对“十二五”对口支援工作的总结,又是对“十三五”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展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