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东方肿瘤医院

成就生命的奇迹

时间:2014-07-0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面对即将流逝的生命,有那么一群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们也会付出百分之百地努力。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使他们从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成为生命的“守护神”。

  6月13号早上7点,东方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区,夜班护士王芳像往常一样正在巡视病房,当巡视到16床患者梁某某时,发现患者呼之不应,呼吸、心跳微弱,患者家属亦未注意。王芳紧急通知当班医生张怀,张医生检查病人后立即进行了胸外心脏按压等床边急救措施,并行心二联、呼三联等药物抢救。7点20分,患者心率恢复至90次/分,但仍呈昏迷状态,呼吸深慢,张医生电话通知麻醉科急会诊行气管插管,通过体外“捏皮球”的方式输送氧气辅助病人呼吸。7点45分,科主任肖枚生、护士长谢宝琴赶到了科室,参与并指挥医护人员参加抢救,此时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医生建议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但该患者为一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囿于传统的观念, 家属拒绝有创操作。此时患者唯一的儿子正在从外地赶回来,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也为了满足患者父子两见最后一面的愿望,大家继续积极抢救。同时,请内科、重症监护室会诊,持续“捏皮球”辅助病人呼吸。这种“皮球”捏起来特别费劲,一个人用双手捏10分钟就必须换人。手指捏酸了,汗水浸透了衣背,但是每有一个人报怨,大家只有一个念头:生命重于一切,谁也不能下线。

  经过四个半小时的不间断抢救,11点30分,奇迹终于出现了。患者逐渐有了自主呼吸,11点50分,患者睁开了眼睛,肖主任、谢护士长及中班医生谢晶晶、护士戚想想、李怡然,此时已经汗流浃背了,但他们对患者抢救成功的喜悦胜过了这一切。

  13:30患者儿子从外地赶了回来,看到患者已经从昏迷中苏醒,看到劳累不堪的医护人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经过与患者儿子商议及重症监护室张辉主任会诊,患者于15:25顺利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据悉,患者梁某某诊断为前列腺癌,存在两肺及骨多发转移,恶液质症状明显,已卧床3月余,且存在2型糖尿病、肺结核等合并症。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已经“复苏无望”的病人,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不抛弃、不放弃,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硬是从死亡线上把患者拉了回来。正是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就了患者生命的奇迹。 (作者:刘占伟)

医院动态

更多 >

东方肿瘤医院病理中心获安徽省“室间质评证书”

2014年8月2日,安徽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正式向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病理科颁发《室间质评证书》,标志着医院病理科在病理诊断技术、诊断水平和诊断质量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悉,肿瘤医院病理科也是此次淮南市向安徽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申报病理科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唯一获得合格证书的医院。 病理科是大型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病理诊断工作,通过活体组织检查、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与其他诊断手段,如B超、常规放射、CT、MRI及同位素相比,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诊断。因为病理诊断报告不是影像学的描述,而是明确的疾病名称,临床医师主要根据病理报告决定治疗原则、估计预后以及解释临床症状。病理诊断的这种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作用,因此病理诊断的质量不仅对相关科室甚至对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构成极大的影响。 为满足临床对肿瘤组织分型、起源的需要,为肿瘤患者制定化疗和放疗方案提供依据、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东方肿瘤医院病理科率先引进美国DAKO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等一批省内先进的病理诊断设备,并新近开展了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新技术,引进了用于淋巴瘤、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诊断的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鳞癌、腺癌和神经组织肿瘤等多项肿瘤抗体标记。免疫组化技术的开展,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发原部位、发现微小转移灶、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都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质评主要针对免疫组化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ER、胃肠道间质瘤格列卫药物治疗的CD117,及乳腺癌赫塞汀药物使用的HER-2标记染色的检测质量。这些检测项目病理诊断结果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患者对药物的选择。不合格的检测结果有可能增加肿瘤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甚至减少或丧失生存几率,导致患者错过了有效的治疗时机,造成时间和金钱上的巨大浪费。 东方肿瘤医院病理科是本市数家申报检测的医院中唯一通过安徽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病理科室间质量评价合格的中心。该科免疫组化技术的靶点药物检测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有效的抗癌药物。因此,对肿瘤病人选择化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该病理科还实现了“省内专家对接”。每周,省立医院病理科与安医及省临床病理会诊中心的专家教授都将亲临中心,集中对疑难病例进行解析。不仅缩短了病例时诊短周期,也有力地保障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权威性。(党群部 孔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