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医改的重点

时间:2012-08-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公立医院如何改革?政府投入应以哪里为主?根据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政府投入要向二级医院倾斜。

  政府要控制三级医院的规模

  目前我国三级医院的规模一般都较大,500张床位的已经很少了,但仍普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群众看病十分辛苦,挂号、看病、交费、拿药、打针都得排队;住院更难,很多重症病人一床难求。大量的病人使得医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压力过重,不仅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也增加医疗安全隐患。

  大医院看病难,不仅增加了个人就医费用和就医困难,也导致了大医院的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还刺激了三级医院迅速扩张,国内已经出现多家4000张床位的“超级医院”。因此政府要控制三级医院的规模,否则三级医院继续扩张,会加重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布局,增加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影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一方面大医院看病难,另一方面不少二级以下中小医院还吃不饱,这就是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现状。

  政府投入应首选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大都是县(市)区级医院,为临床治疗型医院,是广大群众就医的主要场所,是城乡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新农合实施以后,群众的就医选择发生了变化,很多地方的调查表明,县级医院已经成为农民住院的首选,超过半数的住院病人选择在县级医院就医,这主要是因为群众认为县级医院“技术不弱、路程不远、价格不贵”。

  大力发展县市级医院,应是当前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结构的重要措施。提高二级医院的综合诊治水平,确保绝大多数医疗问题在县市医院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前大城市三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是实现新农合“大病不出县(市)”重要目标的关键措施。因此政府应当集中精力、财力把县(市)级医院建设好,这样既方便病人就医,又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公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大县(市)区级医院的财政投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和科学的病人流向机制,充分发挥县(市)医院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优质、价廉的健康服务。

  一级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需要增加投入,但它们要以防保为主要任务,根据区域人口不同情况,配备医务人员,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要在做好社区医疗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二级医院的医疗急救工作,形成良好的医疗卫生网络。

  建立合理的病人流向机制

  建立合理的病人流向机制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重点是二级医院向三级医院的转诊机制。一方面,二级医院必须把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病人向三级医院转诊,不能卡着不放。另一方面,二级医院能解决的问题,不能盲目向三级医院转诊。卫生部门要制定统一的病人转诊标准、流程,首先要建立约束机制,病人到三级医院就诊,必须经过二级医院的初诊、审核,对二级医院确实不能诊治的疾病,由医院出据转诊单,三级医院凭转诊单接受门诊、安排住院。其次,拉大二、三级医院的医疗收费标准,促进医疗服务合理化、实用化。第三,医保、新农合要制定不同的报销比例,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医院而拉大报销差距,对于不办理转诊手续而自行到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应按二级医院的费用标准并降低报销比例。

  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

  目前二级医院急需改善基础设施,加大设备投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宽服务范围,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而这些缺少了政府的投入都无法完成。目前我国的三级医院一般自我发展能力都很强劲,而二级医院需要政府予以补血,方法有两种:

  一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目前按编制人员拨款、按编制床位数拨款、按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投入拨款等拨款机制,都可能产生弊端。我认为要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在医院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在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收费的基础上,政府依据医院的业务收入(不含药品、器械、耗材收入)按一定的比例给予财政补助,以体现奖勤罚懒的改革精神。

  二是适当提高技术性、劳务性收费标准。目前很多技术性劳务收费标准低于实际成本,医院靠卖药生存,结余明显减少,生存和发展非常困难,只有适当提高技术性、劳务性收费标准,才能使医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医院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医院动态

更多 >

救死扶伤前沿阵地 真情奉献服务病人

李帅,男,2004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主治医师,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的临床工作。工作十年来,始终如一地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廉洁行医、礼貌待患,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具备了一个白衣战士应有的高尚品德。工作、学习和业务上,肯钻研、能吃苦;总是冲在接诊病人、抢救危重病人第一线,以优秀表现赢得了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赞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及“医院先进工作者”。2014年6月由颍州区团区委组织,经社会公开评选,李帅医生荣获了颍州区“最美青工”称号。 新生儿科工作几乎每天都有急、危重病人,上班如同上战场,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特别是无陪病房,更要细心观察,来不得半点疏忽。十年来,李帅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高频率的儿科门急诊值班,更是经历了一个个不能打盹的夜班。即使这样,在工作中仍能做到无怨无悔,忙而不乱,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树立和维护了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良好形象。 良好的医学理论素养,坚定的治病救人信念,是一名合格医生必备的首要条件,李帅同志在积极参加医德医风教育、政治思想理论学习的同时,并注重坚持医学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2010年至2011年,李帅医生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儿科进修学习,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研究活动,不断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通过学习、考察、交流,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儿科最新动态,学术观点,更新和提高了业务知识素质,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新生儿急救、儿科疑难病的诊治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进修回来后,他积极开展新业务,学以致用、大胆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的研究应用,在医院乃至颍州区率先开展完成了儿科多方面疾病的医疗难题,完成了“全静脉高营养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高频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新生儿等临床新技术的研究应用”等课题,提高了患儿抢救成功率。2013年成功救治一个胎龄仅28周,出生时体重仅1100克的极低体重患儿,极低体重早产的婴儿全身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常见的多种并发症都有可能随时发生,死亡率极高,李帅医生与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使患儿闯过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代谢关,度过一次次危险期,最终康复出院,对此颍州晚报作了专题报道。 在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勇当科技兴院的急先锋同时,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在《安徽医学》《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窒息微量元素观察”“ 氨溴索 PS及联合nCPAP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等论文数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儿科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临床应用。 以身作则,带教新人,及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使自身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诊疗操作技术熟练,熟练处理各种急、危、重病症,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并指导带领下级医师进行严格的操作,使科室在整体业务达到质的飞越。2013年在院领导关怀及科室同事的一致推荐下,被推举为科室副主任,并努力协助科主任做好日常科室管理工作,得到了院各级领导和科室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李帅多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他默默的奉献着,忘我地工作着,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医院团委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