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中医医院

市中医院引进综合验光仪帮助孩子矫正视力

时间:2014-07-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景德镇在线讯:“平板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视频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暑假来临,更成为孩子们近视度数大幅‘飙升’的时间段!”市中医医院五官科眼科中心主任周荣林告诉记者。

  终端视频影响孩子视力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小学学生患近视的几率已经达到60%。近视、弱视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一大问题

  “一部分孩子近视是由于不正确的坐姿引起,而现在最普遍的是由于终端视频对孩子的影响。”周荣林告诉记者。

  “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让孩子们更频繁的接触到电子游戏。玩游戏时,眼睛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频繁闪烁、明暗变化、色彩艳丽的光线是视觉系统发育的催熟剂,使小孩在学龄前双眼就已近视。”周荣林说,在他接受的患者中,有一个4岁的孩子,父母因为想要打牌,又不想孩子哭闹,于是就丢给了孩子一台平板电脑,大约一年后,父母带孩子来做视力检查,孩子的近视度数竟然达到了400多度。一名11岁的孩子也是因为平时用多了电脑近视度数达到了900多度。

  孩子弱视选择最佳治疗期

  周荣林介绍,现在有些孩子还存在弱视的情况,很多家长不注意,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做什么视力检查,然而就是这样的态度,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周荣林告诉记者,患有弱视的患者3——8岁是最佳治疗期,错过了这个阶段,治愈率非常低。

  “患有弱视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做医学验光,然后进行系统的弱视治疗,千万不要相信网上的那些能彻底治愈的广告”。周荣林说。

  “我们有弱视的专业治疗方案,家长可以选择到我们科室为孩子进行治疗,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治疗!”周荣林说,弱视的治疗和恢复根据孩子的具体而定,普遍的大概有8个阶段,在最佳治疗期接受治疗,可以把弱视的孩子矫正到正常视力范围。

  综合验光仪——科学验光

  要给孩子配一副准确、舒适的眼镜,必须进行科学、准确的医学验光检查;除了散瞳验光之外,双眼视功能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单纯电脑验光只能作为儿童配镜的辅助依据,特别是儿童的眼睛存在“真假近视”,没有经过科学的散瞳验光和双眼视功能检查,很容易配错度数,导致眼镜佩戴后不舒服且有可能加重近视。这也是眼科医生要求14 岁以下青少年配镜,尤其是首次配镜,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医学验光配镜的原因所在。

  周荣林告诉记者,该科引进了全市领先的一台综合验光仪,综合验光仪不仅可以用于屈光不正检查,还具有检查眼外肌的功能,在临床操作上提供了比使用试镜架验光更有效、更快捷的镜片转换可能,通过简单的旋钮,很快转换需要的镜片,特别适合于进行复杂的主观验光;而且由于所有验光仪内的镜片都处于封闭状态,所以检查者亦不用担心弄脏镜片。

  在眼部的保健方面,周荣林建议小孩子尽量不要玩平板和智能手机游戏,每天接触终端视频的时间不要超过45 分钟。家长还要注意引导方式,多带孩子去户外看看绿色风景,保护眼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