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中医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眼科、肺病科、脊柱骨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襄阳市中医骨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襄阳市中医儿科临床研究中心。医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中医百强医院第55位,排名湖北省地市级中医医院之首,是鄂西北地区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区域中医医疗技术中心,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在岗职工1500人,医院编制床位1200张,开设35个临床专业科室、10个医技科室,拥有近3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着力构建“一身两翼”发展蓝图,成立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发挥国家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纽带及引领协同作用,整合全市中医药优势资源,研发中药新制剂和特色中医保健品,促进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繁荣中医药事业。全面托管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惠民院区,继续承办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河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和全市有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国家卫生部中医类临床重点专科1个:骨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儿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骨伤科、脑病科、儿科、心血管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何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10个:肛肠科、内分泌科、推拿科、皮肤科、妇科、肺病科、肾病科、肿瘤科、肝病科、脾胃病科;襄阳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耳鼻喉科、针灸科、眼科;襄阳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6个:中医护理、临床药学、中药制剂、重症医学科、治未病专科、乳腺专科。儿科、脑病科、骨伤科入选2018、2019年“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近年来,医院开展20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处于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实行多学科诊疗模式,成立“胸痛”“肝脏肿瘤”协作组、“椎间盘病”“膝关节病”“肩袖损伤”单元化诊疗工作室,依托国内前沿技术支撑,不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成立胸痛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为高危胸痛和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高效、规范、优化的诊疗服务;启用远程会诊平台,与国内知名医院实现远程会诊,使医院诊疗技术服务向服务智能化、区域扩大化、诊疗更精准化迈进。医院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综合治疗区、治未病中心,整理并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专业特长,开展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膏药外敷、推拿、针灸、拔罐、牵引、刮痧、经穴挑治、小针刀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手段,医院还研制了66种特色制剂,深受百姓推崇。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现代化医院制度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第二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并争取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医院在全市率先实行无假日医院工作制,开设晚间门诊和便捷门诊;应用支付宝生活号创新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首家“移动互联网医院”,开通手机端多学科诊疗预约、护理延伸服务、“淘宝”式评价等新功能;引进自动发药机,提高发药效率,让患者就医更高效便捷;成立了“为病人服务办公室”,率先引进后医疗服务系统,采用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无间隙的亲情服务。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不断追求最前沿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达到中医疗效显著,西医互补交融的效果,大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全国“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人文管理荣誉医院、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加强履职尽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荣誉。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低压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高云
回答: 低压偏低可能由遗传因素、体位性低血压、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低压通常指舒张压,舒张压偏低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天生血压偏低,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这类生理性低血压通常无不适症状,无须特殊治疗。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若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就医排除其他病因。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身时出现血压骤降,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目眩。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增加下肢肌肉锻炼,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改善血管张力。 3、营养不良 长期节食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贫血患者常伴随低压症状,可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诊。日常需保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必要时补充琥珀酸亚铁片或维生素B12注射液。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舒张压下降。患者可能伴随怕冷、浮肿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同时注意限制高胆固醇饮食。 5、心脏疾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病等疾病会导致舒张压显著降低。可能伴随心悸、胸闷等症状,需通过心脏彩超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药物,如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或进行瓣膜修复手术。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就医。 低压偏低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起床时先坐起1-2分钟再站立。饮食可适当增加水分和盐分摄入,但合并高血压或肾病者需谨慎。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进行心电图、血液生化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