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肛肠科、肿瘤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医院始建于1971年,现已建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川西南、滇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大学直管附属医院。一、医院概况2003年建设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川西南地区的布点医院。2016年纳入省卫计委管理,成为四川省五所大学直管附属医院之一。医院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十佳医院,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攀枝花市惠民医院,攀枝花市爱婴医院等荣誉称号。二、医院规模医院占地面积2.8万㎡,业务用房面积8.2万㎡,开放床位1200张。下设两个分院,分别是金江铁路医院和盐边县第二人民医院。三、学科建设医院共有临床医技科室39个,设亚专科(组)54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其中眼科医院是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耳鼻喉科是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肿瘤科是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单位;省级中医重点专科8个:眼科、肿瘤科、肝胆科、肺病科、康复科、肛肠科、骨伤科、神经科;省级西医重点学科/专科4个,其中骨科是省卫健委乙级重点学科、肿瘤科是省卫健委乙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眼科是省卫健委甲级重点专科,呼吸科是省卫健委甲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市级重点专科10个。医疗技术处于攀西地区先进水平,能开展先心病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术、导航下颈椎骨折小切口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TFNA治疗股骨粗隆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术、手显微专科断肢再植、全飞秒激光角膜微透镜取出近视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肿瘤微创介入技术、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经皮穿刺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取栓术、脉络膜肿瘤的局部控制性切除手术、经支气管镜活瓣植入(EBV)肺减容术、支气管热成形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部分技术已达到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四、人才队伍医院现有职工127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3人(正高专业技术人员65人,副高专业技术人员154人)医院现有各级各类专家73名,其中四川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名,省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名中医3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3人,省优秀中青年中医师1名,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1名,省中管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名;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四川省中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先进个人1名,市杰出人才1人,市委直接掌握的高层次人才3名,攀枝花市名中医4名;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7名。五、医疗设备医院现有设备总价值2.6亿元,各类高精新医技设备300余台(件),包括双源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心脏彩超等大型设备,能完成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六、科研教学医院作为攀枝花学院直管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教学医院,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一所川西南滇西北知名的教学型医院。医院负责医学院和康养学院各专业临床课程教学工作,承担临床教学11000余学时/每年,接收实习生450余人/每年,接收周边县区进修人员200余人/每年。医院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教学管理规范,设有内科、外科等十三个教研室和一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院是第二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有内科、外科等15个专业基地;同时也是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协同单位和四川省护理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培学员数200余人,学员结业考试通过率95%以上。近年来,医院科研和学术水平逐年显著提升,已完成省市级科研55项,其中,获省级科研获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SCI论文4篇。七、对外交流医院与美国、以色列、奥地利等国家的医疗专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2011年,医院与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双边合作关系,搭建起了与世界先进医院之间的交流学习平台。

医院动态

更多 >

神经科优势病种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一、概念 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脑血管疾病又名中风或卒中,起病急,病死和病残率高,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二、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国内完成的7城市和21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很多人由于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预计脑血管病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尽快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1987年调查全国29个省市579万余人,发现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高达245.58/100000,死亡率77.15/100000。近年其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主要为脑卒中)、恶性肿瘤在人类死亡原因序列中明显前移,成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根据WHO脑血管病协作研究组对57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脑血管病列在前三位死亡的有40个;因此病致死的占57个国家中总死亡数的11.3%间。1962年以前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死因第一位,1982年以后占第二位;在美国,加拿大,古巴和巴巴多斯等国占第三位;以我国城市人口计,在1975~1982年占死因第一位,1983年后占死因第二位,全国由此病致死的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左右,占农村死亡总数的16%左右。由于脑卒中对老年人更是重要的死亡或致残原因,在世界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的危害性亦必然日益突出,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已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特别是神经科学界的重视。 攀枝花市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还是一个蛮荒之地,到60年代中期作为攀枝花建设者的几十万青状年进入攀枝攀枝花,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到今天已进入幕年,也将攀枝花这个年青的工业城市带入了老龄化城市的行列,脑血管疾病成了攀枝花市神经疾病的主要病种,严重危害着老一辈建设者们,而且脑血管疾病有向着年青化发展有趋势。 三、脑卒中的病因 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心源性栓塞、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可导致或伴发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这可使脑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发脑中风。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西医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参照《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治疗:1、去除危险因素(1)积极治疗高血压,(2)积极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包括低血压,(3)停止吸烟,(4)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和瓣膜病,(5)禁止过度饮酒,(6)治疗高脂血症,(7)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治疗 2、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抗血小板制剂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性TIA进一步发展为卒中。首选阿斯匹林。(2)抗凝药: ① 不主张常规抗凝治疗TIA。TIA抗凝治疗的2个适应症是:A 怀疑心源性栓子引起;B 既往大血管狭窄,症状频繁发作或症状持续时间超过平均时间(前组血管超过8分钟,后组血管超过12分钟)。此时在全部检查过程完成前应使用抗凝治疗。 ② 慢性心房纤颤者考虑使用华法令,INR目标值2-3,这种方法在老年人群更有效。③ 机械性心瓣膜存在是抗凝治疗适应症。④ 其他对抗凝治疗反应良好的TIA病因有:颅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需行内膜剥脱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3、手术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性疾病颅内或椎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术)。 脑梗死 一、一般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2、合理使用降压药3、抗感染、4、纠正血糖。 二、各类型脑梗死特殊治疗方法:1、腔隙性梗死治疗首选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药物,如己酮可可碱。2、血栓形成性梗死治疗首选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内)。3、分水岭梗死治疗禁用降压药,慎用钙拮抗剂。首选提高灌注压药物,如扩容药物和中药。4、栓塞性梗死首选抗凝治疗。5、其他病因:治疗首选针对病因。 三、溶栓治疗:1、静脉溶栓(梗死发作6小时内),2、动脉溶栓 四、抗凝治疗 五、抗血小板治疗 六、降纤治疗 七、神经保护剂 :所有的神经保护剂均处于实验阶段,目前尚无一个独立的神经保护剂表明影响卒中的预后。可考虑的用药为:胞二磷胆碱、钙拮抗剂(低灌注梗死禁用)、银杏制剂、硫酸镁等。使用方法:最好联合用药。 八、其它治疗:若急性梗死延误治疗的时间较长,将不适合溶栓治疗。对此类患者定时反复神经系统检查,以确保卒中无发展。内科疾患,如低、高血糖、低容量、低血压、心衰、缺氧、高热,应予以纠正。寻找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处理。 九、不推荐的治疗:有足够的证据证实,下列治疗无效甚至有害:皮质激素(证据确定);SK静脉或动脉应用;巴比妥酸盐(证据确定) 脑出血 一、一般治疗:1、最初的治疗是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同时控制血压、高颅压、液体治疗、预防癫痫、控制体温。2 、支持治疗:全面护理、监护。开放气道,纠正呼吸、循环,必要时气管插管。3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稳定血压:通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测定发现有缺氧证据时,要给与吸氧治疗,如果仍不能纠正者,辅以机械通气。4 、合理使用降压药。5 、静脉补液避免脱水。6、 禁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二、 特殊治疗:脱水剂的使用:静脉甘露醇合用/不用速尿。ICH后药物治疗(如类固醇激素)对预后无明显益处。 三、 脑出血的病因治疗 1、 高血压性脑出血:建议: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升高的血压,防止再出血。 2、 出血性疾病:建议:纠正凝血机制紊乱所致的颅内出血。 3 、血管畸形:目前为止,脑AVM治疗方法有四种:显微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内技术、放射外科 、栓塞后手术的联合治疗。 4、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显微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内技术。 四 、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和微创清除术:理想的手术治疗ICH的目标是尽可能快而多地清除血凝块,而手术本身引起的脑损伤尽可能小。颅骨切开术曾经是ICH的标准治疗方法。清除ICH的技术进展包括: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出血定位、手术中超声检测及改进手术技术。手术方式:①血肿穿刺抽吸,可以由神经内科医生在病房进行,此种手术可能解除颅高压,但对功能恢复无帮助。② 开颅血肿清除。 血管性痴呆 治疗:(一)建议:1 抗血小板治疗,如小剂量阿斯匹林(75mg )能减少早期痴呆病人进一步血管事件的发生。(B级推荐);2 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应当进行手术。低灌注引起的应增加脑灌注,禁用降压治疗。除了这些可改变的病人的危险因素,也有其他特异治疗;3 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只适合一小部分病人。血管扩张药无持续疗效。可使用一些促智药物。 (二)方法:1、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危险因素。2 促智药物:促智药物在国内外的研究相当活跃,新药不断地涌现,但药物的有效性和特异性不强,且副作用较多,临床应用受限制,许多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胆碱能药物仍是一类很有前景的药物。促智药是改善脑功能及记忆的药物。(1)胆碱能药物:脑中胆碱能系统与人的学习、记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为提高突触部位的乙酰胆碱含量,研制了促进胆碱能神经功能的药物。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胆碱能酯酶抑制剂和毒蕈碱M受体激动剂。①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痴呆病中使用最多、历史最久的一类药。如石杉碱甲、米拉美林、安替瑞林等。但胆碱能替代疗法只能改善已有症状,而不能使受损病人完全恢复,更不能阻止该病的形成。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中,四氢氨基丫啶(他克林)不推荐治疗痴呆。(A级推荐);②r-氨基丁酸(GABA)受体调节剂:GABA受体对记忆巩固有下调作用。另一个GABA受体拮抗剂CGP-35348可反转东莨菪碱所致记忆损失;③ 作用于N -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药物:吡拉西坦类促智药为神经元中AMPA 敏感性谷氨酸受体的正向调节剂,可增强诱导的钙内流而改善人的再记忆过程。它还可以提高大脑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和能量储备,促进磷脂的吸收,以及RNA和脑蛋白的合成,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金刚烷胺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