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药学部、骨伤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93年,是广东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局直属的综合性省级中医医疗、科研机构,位于广州市恒福路60号,毗邻白云山和麓湖,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1000㎡,建筑面积20000㎡。全院专业技术人员90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00多名,中级职称人员150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名,省名中医6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是广州市急救医疗网络(120)单位、医保定点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实习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医名院建设单位。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成立于1955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研究所之一。“文革”期间,省中医研究所解散。1978年5月25日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同意恢复省中医研究所,并将它作为广州中医学院附属科研机构。1985年3月15日,广东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同意省中医研究所定编30人,并改由省卫生厅直接领导。1986年初,省委正式批准并确定筹建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及其附属医院。1987年12月,省中医研究所正式从省药物所分出。1990年,研究所在省计委、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在恒福路筹建综合大楼。1993年12月8日,恒福路综合大楼顺利完工,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正式开业。

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一间拥有恒福路总院外设一座分院和四个门诊部的大型三甲中医院。现医院开放病床1000多张,临床科室20多个,日均门诊量超过3000人次,“120”年出车3000多次,年住院病人20000余人次。医院拥有多种现代化医疗设备,包括核磁共振(MRI)、64排螺旋CT、数字化血管减影成像系统(DSA)等大型仪器设备,开展了心血管等多专科介入诊疗技术及腹腔镜、宫腔镜等多项腔镜诊疗技术。

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专病专科30多个。其中中医心病学、针灸康复学及中医药工程技术学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科、脑病科、骨伤科、肿瘤科、护理及临床药学等7个专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病、呼吸、内分泌、妇科、外科等为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临床运用分期针刺疗法、中药药氧头皮针疗法、龙氏整脊手法、针刀疗法、活血伸筋洗剂外用、温经扶阳贴外敷等特色疗法及“中风复元口服液”等院内制剂,“环项七针”、“颈三针”、“腰三针”、“分期针刺法”等特色针法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拥有唯一的国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室”、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2100多平方米的实验场地、2000多万元的科研设备及400多平方米的SPF级动物室。

自1993年起一直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开发、生产、推广和应用工作,承担了相关科研项目百余项,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质量评价、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临床等效性评价、产业化关键技术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对723种中药配方颗粒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获得专利10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相关论文186篇,获得局级以上成果奖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培养专业人才200多名,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我院交通方便,乘10、109、110、111、245、247、297、546、547、706路交通车在省第二中医院站下车,184路在横枝岗站下车前行100米即到。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规范化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班”

7月18日至21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规范化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班”在我院顺利举行。来自新疆、黑龙江、江西、上海、贵州、宁夏、浙江、广西、河北等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及省内各级中医院的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19日上午,在我院科技楼六楼举行了该项目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张广清主任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陈佩仪院长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院汪何副院长主持,我院党委书记、院长曹礼忠同志致辞,向全国各地和省内各级中医院参加此次项目培训班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作为本期培训班项目负责人,我院护理部主任罗彩花教授就如何把握机遇发展中医护理进行了交流发言。现场通过引用临床案例、播放视频、现场示范等方式,由各授课老师详细介绍了中药熨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示范了骨筋肉养生功的临床运用,讲解了乳腺点穴按摩操、鼻吸药氧疗法对中风康复患者的影响等我院专科特色护理技术,传授了自己在护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并在课后详细为学员们答疑解惑,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培训班还专门邀请了知名中医护理专家张广清、陈佩仪教授进行授课,学员们热情参与,积极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我院,感受到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特色突出和学术氛围浓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期外阴瘙痒怎么缓解
冷启刚
回答: 孕期外阴瘙痒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穿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局部冷敷、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孕期外阴瘙痒可能与激素变化、阴道感染、过敏反应、皮肤干燥、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1、保持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等碱性清洁剂。清洗时从前向后轻柔擦拭,防止肛周细菌污染外阴。清洗后及时用干净毛巾拍干水分,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若分泌物增多或伴有异味,需及时就医排查阴道炎。 2、穿透气棉质内裤 选择纯棉材质的内裤有助于吸汗透气,减少外阴潮湿闷热。避免穿着化纤或过紧的内裤,防止摩擦刺激皮肤屏障受损。每日更换内裤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阳光下晾晒杀菌。孕期分泌物增多时可使用护垫,但需2-3小时更换一次。 3、避免刺激性洗液 禁用含香料、酒精或抗菌成分的洗液冲洗阴道,以免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外阴皮肤敏感者可选用pH值4.5-5.5的弱酸性女性护理液。若出现红肿灼痛需立即停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黄松洗液或苯扎氯铵溶液局部湿敷。 4、局部冷敷 将干净毛巾浸冷水拧干后敷于外阴,每次10-15分钟可暂时缓解瘙痒。冷敷后涂抹无香型保湿霜如凡士林,防止皮肤干燥皲裂。禁止抓挠或热水烫洗,以免加重炎症反应。若冷敷无效且瘙痒持续加重,需排查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5、遵医嘱用药 确诊为真菌感染时可使用克霉唑阴道片或硝酸咪康唑栓,细菌性阴道病需用甲硝唑阴道凝胶。妊娠期禁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局部用药也需严格遵循产科医生指导。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高血糖环境易诱发反复感染。 孕期出现外阴瘙痒应避免自行购买药物处理,尤其妊娠早期不当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若瘙痒影响睡眠或伴随分泌物颜色异常、尿痛等症状,需立即前往产科或妇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白带常规和血糖检测。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但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症状加重。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