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康复科、针灸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医院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临床、教学、科研、健康、保健、康复科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暨南大学教学医院。2007年3月28日在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基础上挂牌成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07年12月15日正式挂牌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下设分院一个(沙头分院)、门诊部一个(区府门诊)。

医院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4.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34亿元。

拥有DSA、MR、DR、多排螺旋CT、彩色B超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00余台(套),医疗设备总值约1.35亿元。

现有职工922人,专业技术人员87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81人,博士10人,硕士81人,硕士生导师15人。开放床位550张。设有急诊、ICU、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康复科、麻醉手术科、肿瘤科、口腔科、皮肤科等一级临床科室13个,心血管、肾内、内分泌、神经内、呼吸、消化、感染、普外、神经外、肛肠、泌外、耳鼻喉、眼科、手足外等二级临床科室13个,开设专科专病47种。年门诊量达130多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

医院坚持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医疗、康复、保健中的特色优势,逐步形成以康复、肺病、脾胃、骨科、肿瘤、肾病等为龙头的专科群体。其中肺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康复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肾病科、骨伤科、肿瘤科、脑病科、妇科是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肛肠科、心血管科、耳鼻喉科分别是市、区重点(特色)专科项目。拥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老昌辉;“南海区首届名中医”——老昌辉、谭明义、查和萍、丘青中等名医队伍。2011年全国名老中医邱志楠教授工作室亦落户我院。

近年来,医院注重师承培养,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梯队。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队伍建设举措并予实施,已有17位中青年骨干向上海、广州、西安等地的以国医大师、原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为首的全国名老中医开展师承工作,院内高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分别与32名院内中青年骨干医师结成帮传带师徒关系。

科研、教学工作扎实开展。医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5人,本专科生临床教师400余人,承担10多所大中专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工作,历年来,医院共有科研课题立项209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108项,地市级项目96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44项,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5项、佛山市科技进步奖10项、南海科技进步奖21项。同时取得科研成果16项,其中省中医药局科研成果9项,佛山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7项;在各级医学期刊发表医学专业论文700余篇,其中国际核心期刊索引EI收录论文4篇。

医院学术交流气氛活跃,分别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结为友好协作医院。与中国康复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天津南开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省、市级医院以及港九中医师公会、澳门中医药学会、澳门镜湖医院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

建院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医院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国内最早建立处方点评制度的医院之一;是广东省最早探索信息化的医院之一;是广东省首家全面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疗机构。

医院始终坚持厚德载物、公益为先的思想,打造了医院的“3M”品牌形象,并形成了“中庸?精诚?博学”的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客为尊,以质为首,全面建设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质量方针,要求各个岗位坚持服务第一、患者至上的原则,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推行酒店式的“星级服务”,实施药学监护、后勤社会化管理,力争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全力打造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品牌。

医院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中医医院”、“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广东省中医名院”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卫生部数字化医院试点示范单位”、“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单位”、“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2012年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

总投资6.25亿元的新院扩建工程是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重点建设项目、佛山市南海区重点民生工程,预计2014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开放病床将达到1000-1200张,设计接待年门诊量达350万人次。医院将在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力求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既有现代气息、又具有中医药文化和岭南建筑风格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院,向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目标迈进!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伏天灸,为健康护航!

2014年8月17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年一度的三伏天灸工作落下帷幕,在针灸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利用五个“庚日”为南海万余名群众的健康成功护航,也为我院第21次三伏天灸划上圆满句号。 天灸疗法以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时间治疗学和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选择特定(温阳化痰、散寒通络、行气活血)之中药制成药膏,于特定的时间(“三伏天”、“三九天”)根据患者病情在特定穴位敷贴,专门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疾病(中医辨证属寒证、气虚证、阳虚证者)。一年之中阴阳消长的极点莫过于三伏、三九,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此时是使用温阳药物驱逐寒邪的最佳时刻。而三九天人体阳气潜藏在内,卫表之阳气不足,此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而且三伏天是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气虚、阳虚者效果最佳。 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方法。所谓冬病夏治是针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内服温补药物,配以食疗,外用穴位敷贴、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达到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从而使宿疾得以恢复。 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主要在于天灸疗法着眼于扶正祛邪,即依靠药物的性能,并借助“天之阳气”以扶助、激发人体阳气,以祛除体内伏邪宿痰,实为治本之法。而一年之中,三伏天的阳气是最足的,因此,选择在三伏天进行的天灸叫“三伏天灸”。 我院于1994年率先在南海地区开展了三伏天天灸,迄今已是第21个年头。多年来,医院致力于此项中医特色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每年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就调动全院的精兵强将进行专业培训,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仅如此,针灸科和药剂科的专业团队做为主力部门,每年都会对上一年的药效进行总结和分析,逐步调配出疗效确切、质量上乘、货真价实的配方,努力为前来我院接受天灸治疗的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近年来,我院不断改进服务的细节,力求工作尽善尽美,让大家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有一个愉快的就诊经历。今年,我们开设了医生专业咨询台服务,方便患者对天灸相关知识的咨询以及帮助患者判断是否适合接受天灸治疗,不仅避免了群众选择天灸治疗的盲目性,也有效地普及的天灸知识。我们还通过改良天灸的工具提高了效率,例如启用专门的天灸木架,更换粘性更强的圆形输液贴,将膏药装进专用瓶子里,不仅防止了调好的膏药成分容易挥发的现象,保证了药效。也达到了规范药量的目的。为了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今年我们还为不同的人群开设了专门的专队或专区,实行队伍分流。我们特设了儿童专队,针对儿童皮肤稚嫩的特点,对儿童药量做出适当调整,避免过强刺激灼伤皮肤。另外,对于哭闹的儿童也可耐心劝解,避免了队伍后面赶时间的成人患者的不满。同时,儿童专队也营造了一个适合儿童贴敷的氛围,有利于儿童的配合,减少了工作阻力。特设屏风单间为不便解衣的女性患者服务。每年都有一部分女性患者穿连衣裙来做天灸,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我们特设了一个由屏风围起来的小空间来为此类女性患者进行贴药。这些改进获得群众一致好评。通过不断改进的温馨细节服务,近年来我们天灸的疗效逐年提高,而关于天灸的投诉也逐年下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近年来,虽然天灸疗法的行业标准尚未制定颁布,但做为中医医疗机构,从药品采购到药品制剂,从人员的培训到工作流程的完善,我们一直以最严格的标准开展天灸工作,以确保疗效,为群众从一而终地提供简验便廉的天灸服务。我们工作的宗旨就是: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可靠的疗效,为南海人民的健康护航。 多年来,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每年三伏天的天灸,就象是医院与广大群众的一场默契的约会,很多人都会如期而至,欣然接受三伏天灸。经过20年的发展,前来我院接受天灸治疗的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至如今的万余人,人群也从单一的患者群发展至庞大的亚健康及健康人群,如今,天灸做为一种积极绿色环保的保健手段已经广为人知,相信它将是一场医院与追求健康的人群之间永远不会结束的“约会”。 各位亲,今年的三九冬灸将于12月22日开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老地方为您提供最贴心地天灸服务,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油!可别忘了我们的约会哟……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