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成功开展无痛分娩业务

时间:2010-09-1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月十三日上午十点五十分,妇幼保健院产房里又迎来一个小生命,小精灵在妈妈的怀抱中如出水芙蓉般娇嫩可爱,他也是妇幼保健院第一例“无痛分娩宝宝”,宝宝的降生标志着医院无痛分娩业务的顺利开展,为昌平区广大孕产妇带来福音。

  当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产房全体工作人员整装待命,助产士有条不紊进行着无痛分娩的前期准备工作,麻醉科主任亲自为产妇实施麻醉镇痛,虽然产程初期产妇宫缩强烈,但疼痛很快消失,在助产士精心护理下逐渐消除紧张情绪,并开始与陪产的丈夫交谈。产妇减轻了痛苦,医护人员却肩负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由于第一次进行无痛分娩,每名工作人员都不敢有丝毫松懈。产程历经一小时十五分钟,产妇顺利分娩一健康男婴。幸福和喜悦不仅洋溢在产妇和家属的脸上,更铭记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心中。

  无痛分娩是用麻醉方法对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镇痛治疗,麻醉剂量只是剖宫产所需剂量的十分之一或更小,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可以正常饮食下地行走,且身体无明显疼痛。在妇幼保健院舒适无菌的产房环境,及护理人员精心呵护下,产妇可以轻松安全体会当妈妈的快乐。

  无痛分娩业务的开展为妇幼保健院发展道路上又添一座里程碑, 彻底告别了 “担惊受怕心头肉,怀胎分娩泪痕存”的状况,为产妇及家属扫除了痛苦和忧虑。愿此项技术能够使更多的家庭受益,让每一个准妈妈轻松享受做母亲的快乐。 

医院动态

更多 >

妇幼医院接生忙 马年宝宝扎堆生

24小时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可能只是起床—上班—午饭—上班—回家,而对于妇幼保健院的全体产科人员7月23日上午8点到7月24日上午8点—短短的24小时,是“惊心动魄’的24小时, 25个马宝宝在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诞生,17位宝宝为自然分娩,8位宝宝为剖宫产,同时在这一天新入院的孕妇人数高达20位,这一数据创下了我院单日分娩的历史新高。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4日8点,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已达369名。 据了解,白班产房工作人员为6名助产士、1名产房医生,8小时共分娩9个宝宝;夜间产房工作人员为3名助产士、2名医生,16小时共分娩8个宝宝,在此之后还要为每名产妇宣教“三早”(早吸吮、早开奶、早接触),同时,在另外的观察室内还有13名孕妇进行催产素点滴引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话,用于形容每张产床的现状,最贴切不过。每个助产士不仅要完成正常接生的工作,还要提高警惕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说助产士一天工作下来所耗费的体力,如同一个重体力工人或是一个运动员。 伴随着第一个剖宫产婴儿洪亮的哭声,手术室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从孕妇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时刻起,也把生命和希望托付给了她们,接过这沉重的交付,她们为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她们从早一直忙到晚,21点将第八个产妇和婴儿送回病房,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下,8例剖宫产手术顺利完成,母婴安好。明亮的无影灯下,不用吩咐,毋需讲解,她们熟知每一个手术部位的需求。这里虽然不是一曲音调激昂的交响乐,却是一首优美流畅的叙事诗。 在此同时产后2小时的产妇及新生儿转回病房继续开展后续工作,病区护士即刻开展监测生命体征、产后出血、指导母乳喂养、日常护理并做其他治疗。 其中有一位孕妇,刚开始腹痛的时候坚持要行剖宫产,对于自己能顺产一点信心都没有,医护人员再次对孕妇进行了自然分娩的详细宣教,在大家的鼓励下,孕妇成功正常产下一位8斤多的宝宝。陪产的丈夫说:“这里的助产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医德与医术令人尊敬,更难得的是她们是一个团队。因为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化解了产妇的紧张与不安。其实多数孕妇选择剖宫产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对医生、对医院没有信心,如果每一个患者都能如今天我们所遇,也许这种信任就更强烈了。” 为了高质量完成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工作量,郑秀芝、张书军两位主任交替相互支援,并指挥大家有条不紊的进行产科临床工作,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平安健康。 妇幼产房护士长王莲和手术室护士长柏轶文纷纷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生孩子的特别多,虽然很累,但是见证每个新生命的出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们都是随时待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