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召开党员宣誓大会

时间:2011-08-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4月15日妇幼保健院会议室响起庄严神圣的国际歌,在全院78名党员的见证下,5名妇幼保健院职工对党旗宣誓,光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在卫生局党委的领导下,妇幼保健院党总支带领全院职工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将保健政策用足用活,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办院方针,以健康宣教-健康体检-门诊治疗-住院手术一条龙服务为载体,推行亲情化服务:来院有人迎,住院有人管,出院有人送,回家有人访。将每一位患者转化为亲人朋友,通过群众口口相传让妇幼品牌扎根于昌平妇女儿童心中。

  党员同志继承了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在工作中爱院如家,尽职尽责,成为科室中坚力量;在生活中关爱同事,团结职工,为工作开展做好保障。无数优秀典型在党员中间涌现,为职工树立了优秀榜样,也将全院的心聚在一起,五指成拳,形成合力,击破困难,向前迈进。

  最后院长王红珍在总结中提出,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全体党员在工作中要与人为善,团结协作,做好各项工作的先行者。并以点带面,带动全院职工注重医德、提升水平,将全区妇幼保健事业做精做优。

医院动态

更多 >

妇幼医院接生忙 马年宝宝扎堆生

24小时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可能只是起床—上班—午饭—上班—回家,而对于妇幼保健院的全体产科人员7月23日上午8点到7月24日上午8点—短短的24小时,是“惊心动魄’的24小时, 25个马宝宝在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诞生,17位宝宝为自然分娩,8位宝宝为剖宫产,同时在这一天新入院的孕妇人数高达20位,这一数据创下了我院单日分娩的历史新高。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4日8点,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已达369名。 据了解,白班产房工作人员为6名助产士、1名产房医生,8小时共分娩9个宝宝;夜间产房工作人员为3名助产士、2名医生,16小时共分娩8个宝宝,在此之后还要为每名产妇宣教“三早”(早吸吮、早开奶、早接触),同时,在另外的观察室内还有13名孕妇进行催产素点滴引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话,用于形容每张产床的现状,最贴切不过。每个助产士不仅要完成正常接生的工作,还要提高警惕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说助产士一天工作下来所耗费的体力,如同一个重体力工人或是一个运动员。 伴随着第一个剖宫产婴儿洪亮的哭声,手术室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从孕妇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时刻起,也把生命和希望托付给了她们,接过这沉重的交付,她们为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她们从早一直忙到晚,21点将第八个产妇和婴儿送回病房,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下,8例剖宫产手术顺利完成,母婴安好。明亮的无影灯下,不用吩咐,毋需讲解,她们熟知每一个手术部位的需求。这里虽然不是一曲音调激昂的交响乐,却是一首优美流畅的叙事诗。 在此同时产后2小时的产妇及新生儿转回病房继续开展后续工作,病区护士即刻开展监测生命体征、产后出血、指导母乳喂养、日常护理并做其他治疗。 其中有一位孕妇,刚开始腹痛的时候坚持要行剖宫产,对于自己能顺产一点信心都没有,医护人员再次对孕妇进行了自然分娩的详细宣教,在大家的鼓励下,孕妇成功正常产下一位8斤多的宝宝。陪产的丈夫说:“这里的助产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医德与医术令人尊敬,更难得的是她们是一个团队。因为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化解了产妇的紧张与不安。其实多数孕妇选择剖宫产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对医生、对医院没有信心,如果每一个患者都能如今天我们所遇,也许这种信任就更强烈了。” 为了高质量完成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工作量,郑秀芝、张书军两位主任交替相互支援,并指挥大家有条不紊的进行产科临床工作,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平安健康。 妇幼产房护士长王莲和手术室护士长柏轶文纷纷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生孩子的特别多,虽然很累,但是见证每个新生命的出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们都是随时待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