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康复医学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康复医学科是一个具有50余年的悠久历史的学科。早在1957年华山医院就创建了国内首批医疗体育治疗室(现今康复医学科前身),在我国康复医学创始人之一范振华教授的领导下,开展以运动系统伤病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医疗工作,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1984年成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科,为国内综合医院中第一批建立的康复医学专科,由范振华教授任主任。1999年成立康复医学科,由胡永善教授任主任、吴毅教授任副主任。2010年由吴毅教授任康复医学科主任,朱玉连副主任治疗师和白玉龙副教授任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目前主要开展以骨关节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伤病为主的综合性康复医疗工作,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娱乐治疗(RT)、吞咽障碍治疗、支具矫形器、针灸和推拿等现代康复治疗与中国传统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为特色,诊治的患者不仅包括全国各地的患者,还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人性化的康复治疗环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多次被评为华山医院先进科室、上海市康复治疗质控中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康复医学科以“全心全意为患者康复治疗”为宗旨,以科研为先导,以团结协作的康复医疗团队为基础,开展华山医院本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手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科、老年科、高等病房、外宾病房等)相关病房内早期床边康复训练和治疗,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作,按照国外现代康复治疗的模式,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机体功能,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医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包括门诊康复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和住院康复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住院床位:167张,具有齐全的现代化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设备,康复治疗的环境注重人性化,从心理上给予患者亲切感。开展的项目以现代康复治疗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娱乐治疗(RT)、吞咽障碍治疗、心理治疗、支具矫形器等,以及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中药熏蒸疗法等,还拥有现代化的高压氧舱治疗。
  康复医学科主要收治的病种包括:骨关节系统疾病: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后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运动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损伤)、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炎、脊柱侧弯、截肢、颞颌关节紊乱,以及各种手外伤后或手外伤术后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珠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后或术后、脑瘤术后、脊髓炎、脊髓肿瘤术后、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症)、帕金森病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截瘫)、小儿脑瘫、产瘫术前术后(臂丛神经损伤)和面瘫等。
  内科疾病康复: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肥胖症等。
  其他疾患: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步态不稳、平衡困难等。
  康复医学科对外交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康复医学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康复医学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每年邀请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或)纽约州立大学的康复医学专家到沪讲学和指导。自1999年,已先后有胡永善教授、吴毅教授、白玉龙副教授、李放副教授和宋凡副教授等近12位康复医师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康复医学中心或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修半年,上述人员均获得美国临时行医执照。胡永善教授重点学习美国现代康复医学新技术;吴毅教授重点学习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技术;白玉龙副教授重点学习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技术;李放副教授重点学习肌痉挛的康复管理和治疗,以及肉毒素的注射改善肌痉挛新技术;宋凡副教授重点学习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技术。目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主治医师以上的相关医务人员大部分已有在美国康复医学中心进修学习经历。此外,康复医学科室特别注重康复治疗师队伍的培养,近十年来分别派送到香港复康会麦理浩复康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秋田大学、日本女子大学等康复机构进修学习。目前派出人员均已学成回国。回国后他们将国外先进的康复管理和康复治疗技术等带回科室,提高了科室的整体的康复医疗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
  康复医学科特色:1、运动疗法:我科范振华教授在国际上首创和设计制备方盘关节量角器及关节功能治疗系列产品牵引器械,利用该项运动疗法已治疗各种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数千人次,获得满意效果。同时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多家康复医疗单位应用和推广应用。1994年该项研究通过专家组的成果鉴定为“国际首创”,1995年获得上海市科研进步三等奖。运用运动疗法、传统医学和理疗相结合,形成治疗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炎、脊柱侧弯等疾病有特色。
  2、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承担了上海市重点医学课题“急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开展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长达6个月的连续康复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在此基础上,2001年11月已申请到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急性脑血管疾病三级康复方案的研究”。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领头单位,联合全国二十家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省级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联合攻关,已总结出一套脑卒中后偏瘫的规范治疗方案和实用技术。2007年8月吴毅教授主持国家课题“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研发4种针对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设备,该治疗仪器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目前在国内康复医学科进行推广应用。
  3、脑外伤后的康复治疗:我科已有2名教授在美国学习颅脑外伤康复治疗的技术,已成功康复治疗了多名严重颅脑外伤或脑部术后长期昏迷的患者,如东方航空公司的李小姐、大连的国防部爱兵英模朱同志和哈尔滨的公安部二级英模何同志等。同时我科在康复治疗颅脑外伤引起的昏迷、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及步态困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4、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观察研究:该项目曾4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该项研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5、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该课题为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通过不同方式的肌力训练,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重点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改善患者的肌力功能。2001年通过专家组评审,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我科主编《骨科康复医学》一书,并主编了卫生部规划视听教材二部:《关节炎康复》与《康复治疗—物理疗法》。目前科室已引进世界先进的骨关节炎支具、其他支具及假肢。
  6、等速技术:运用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仪,开展等速肌肉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系列研究,对改善各类疾病引起的肌肉萎缩、关节活动障碍,恢复骨关节疾病的肢体功能有明显疗效。1999年该项研究通过专家评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上海医科大学科学进步奖。
  康复医学科科研工作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和先导,通过科研工作提高临床康复治疗的疗效,使康复治疗更具有科学性、有效性。近年来,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的科学研究涉及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糖尿病康复、周围神经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康复等多个临床领域,其中国家攻关课题2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卫生部基金课题3项、上海市科研基金课题1项、国际合作课题5项,共计各项课题20余项。由胡永善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疾病三级康复方案的研究”是组织国内20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国家级攻关课题。2007年吴毅教授承担的“863计划”课题“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研发了“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智能运动训练与生物反馈治疗仪”,“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治疗仪”,“计算机言语及认知障碍诊疗系统”,“下肢闭链式分离反馈训练仪”等康复治疗产品。近年来在医学期刊发表科研和临床论文约200篇,其中SCI收录18篇,申请各种专利34余项,已经授权10项。主编康复医学著作9部,参加编写康复医学著作10部。科室曾前后获国家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医科大学科技奖2项、全国优秀论文奖4项。
  康复医学科研究生教育:目前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设置“康复医学”本科课程。目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已建立“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系”,由胡永善教授任系主任。此外,还先后承担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康复医学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康复学”等康复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硕士点是国内第一批批准的硕士点之一,目前也是康复医学与理疗专业硕士点。胡永善教授是上海地区第一位康复医学博士生导师,2004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有2位博士生导师,可以进行博士生和博士后培养工作。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生6名,出站博士后1名,在读硕士博士10名,在站博士后1名。科目前拥有两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连续十余年在全国各地举办国家级“康复医学新技术”和“急性脑血管疾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推广”的继续教育讲习班,进行了康复医学技术和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的三级网络的建设和推广宣传,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康复医学科每年还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和治疗师的进修学习近30名,同时每年接受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通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和温州医学院等近十所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近50名学生的实习。另外,每年接受来自瑞典、澳大利亚、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康复医学治疗师和住院医师的实习和参观学习。
  康复医学科是上海市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康复医学专业)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基地,也是上海市残联康复训练与服务资源中心的挂靠单位;并于2010年成为首批上海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与演练

          8月27日至9月1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及演练在沪成功举办!涵盖武警总医院、北京99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四个相关省级红会组织的70余名医疗救援队员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与演练。 本次培训是在去年成功承办全国级救援队培训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ERU培训经验,深入挖掘“实战”概念所开展的。学习班突出教学与实战相结合,面向现场、面对实战,尤突出救援队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升。两天的课堂教学围绕着菲律宾国际救援的得与失、国际红会组织的做法与经验、野外生存装备介绍、使用简单物品开展院前急救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展开,学员们均积极投身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8月30日,在一个简短的模拟出征仪式后,全体参训的救援队员即刻开拔!他们携带辎重开始了距离9公里的拉练——顶着烈日,沿途历经数次“灾民群众”的考验,终于在正午12时抵达了演习预定地点。然而,一条150米宽的河流却横亘在面前……队员们想方设法联系船只,协调野战医院的搭设地点,并在同舟共济中抵达了野战医院预设的营地。 争分夺秒的医院搭建随即展开!在本次演练中,我院将国家卫计委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与红十字国家医学救援队的全套装备悉数搬出,曾屹立在都江堰3个多月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50平米大帐篷也在6年后再度“现身”。傍晚6:00,一盏月球灯在营地内被点亮,寓意着为“灾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队员们也使用随队携带的物资开始准备在“灾区”的第一顿晚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机构的队员们包起热腾腾的饺子,融通红十字队员的融融温情。 第二天一早,所有医疗装备按实战要求展开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力求在今后的救援中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大批野外生活装备也粉墨登场,刷新着救援队员对确保救援现场生活水准的认知。就在评估与介绍进行的过程中,各类“伤员”、“灾民”突然造访野战医院……全体参训队员起初措手不及,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沉着应对,审慎分析各种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次纯实战的救援演练就这样进行着,其中凝聚了本次活动组织方大量的心血和思索。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今天的扎实训练是为了磨出一支红十字救援的尖兵,他们能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彰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