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PET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成立于1998年,为国家卫生部核准,国内首批引进PET设备的单位。十多年来PET中心在许震生主任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投资未来的理念,大力支持员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充满活力的医技队伍。目前已经形成一支拥有7位博士、4位硕士、3位双学位的员工队伍。由成立之初高级职称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编职工8人,发展为目前高级职称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各一名,中国党员12名,在编职工18人的规模。并连续5年被评为华山医院先进科室,并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服务品牌奖。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华山医院PET中心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PET中心,许多工作在国内本领域起引领性的作用,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力支持PET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80%以上的PET中心曾先后派人来华山医院PET中心参加培训、进修学习,并接待了300多批中外学者、医院领导的参观学习。

服务是品牌之魂,品牌建设是发展的根本。PET中心长年来以“对每一位患者百分之百负责,让每一位患者百分之百满意”为宗旨,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而服务于患者,进一步提高回访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制度来完善。医疗工作是科室生存之本。2011年PET中心实现收诊13315例,营收11214.2亿元的佳绩。

2011年经过领导的努力,和全中心同志的齐心协力,经国家药监局和认证中心组成的专家组的检查,经过专家组的认真检查,资料复核和设施各方面的严格审定,初步通过专家组的论证,预计在来年可以完成国家首个医院PET中心的GMP认证工作。

如今的华山医院PET中心,拥有合理的人员梯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仪器设施、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在科主任带领下各级人员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医疗特色]

肿瘤的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的分期;恶性肿瘤疗效的判断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脑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早老痴呆的早期诊断。

正电子药物的研发:

1、目前用于肿瘤诊断的正电子药物有:18F-FDG、11C-胆碱、11C-乙酸、11C-蛋氨酸

2、肿瘤乏氧显像剂:18F-FMISO、11F-HX4

3、用于帕金森病诊断的显像剂:11C-CFT、18F-FP-β-CIT

4、用于老年痴呆诊断的显像剂:11C-PIB

5、神经受体显像剂:11C-Carfentanil、18F-MPPF

近年来,随着我科人才体系的完善,科研水平也逐步提高,并体现出基础和临床并重的特点。

主持上海市重点项目1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2项;参与“十五攻关”、“国家973”、上海市重大及重点项目等子项目;核医学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室基金1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2项;支持临床科室(神内、手外、神外、普外、内分泌、中医、精神、皮肤科等)的科研项目30多项;累及发表论文148篇,其中SCI 30余篇。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源动力。在新世纪初,我科医师的数量、素质都已不能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医院和科室的努力下,建立了自己的硕博培养点,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目前已形成了以博士学历为主的人员梯队。

2002-2011连续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十期,其中《PET质量控制与医师培训》3期;《PET(PET/CT)新技术医师培训班》2期;《PET/CT与临床医师诊疗决策高级研讨会》2期;《PET/CT临床应用医师培训班》3期,共招收学员400余名,目前均在国内各PET中心担任骨干。并 招收来自全国各PET中心的进修人员100余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与演练

          8月27日至9月1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及演练在沪成功举办!涵盖武警总医院、北京99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四个相关省级红会组织的70余名医疗救援队员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与演练。 本次培训是在去年成功承办全国级救援队培训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ERU培训经验,深入挖掘“实战”概念所开展的。学习班突出教学与实战相结合,面向现场、面对实战,尤突出救援队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升。两天的课堂教学围绕着菲律宾国际救援的得与失、国际红会组织的做法与经验、野外生存装备介绍、使用简单物品开展院前急救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展开,学员们均积极投身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8月30日,在一个简短的模拟出征仪式后,全体参训的救援队员即刻开拔!他们携带辎重开始了距离9公里的拉练——顶着烈日,沿途历经数次“灾民群众”的考验,终于在正午12时抵达了演习预定地点。然而,一条150米宽的河流却横亘在面前……队员们想方设法联系船只,协调野战医院的搭设地点,并在同舟共济中抵达了野战医院预设的营地。 争分夺秒的医院搭建随即展开!在本次演练中,我院将国家卫计委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与红十字国家医学救援队的全套装备悉数搬出,曾屹立在都江堰3个多月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50平米大帐篷也在6年后再度“现身”。傍晚6:00,一盏月球灯在营地内被点亮,寓意着为“灾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队员们也使用随队携带的物资开始准备在“灾区”的第一顿晚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机构的队员们包起热腾腾的饺子,融通红十字队员的融融温情。 第二天一早,所有医疗装备按实战要求展开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力求在今后的救援中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大批野外生活装备也粉墨登场,刷新着救援队员对确保救援现场生活水准的认知。就在评估与介绍进行的过程中,各类“伤员”、“灾民”突然造访野战医院……全体参训队员起初措手不及,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沉着应对,审慎分析各种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次纯实战的救援演练就这样进行着,其中凝聚了本次活动组织方大量的心血和思索。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今天的扎实训练是为了磨出一支红十字救援的尖兵,他们能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彰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