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华医院

医院环境 Hospital about us

一、基本情况东莞东华医院于1993年获批准成立,并于1995年4月正式试业,2004年3月位于东城的总院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医院通过广东省等级医院评审,成为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医院通过三甲复审现场评审。医院现有三个院区,分别是总院、松山湖院区、旗峰院区,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总院现编制1880张床位,松山湖院区第一期开放639张床位,医院总开放床位达到2519张。2019年医院门诊量170多万人次,出院患者8万多人次。医院现有员工29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356人,高级职称300余人。全院共有5个门诊部(中心门诊、松山湖门诊、旗峰门诊、立新门诊、生态园门诊)。总院设有48个临床科室和13个医技科室;松山湖院区设有31个临床科室和9个医技科室,第一期开放的住院病区有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血液净化科、骨科、综合内科(消化、呼吸、肾病、风湿、内分泌、血液等专业)、综合外科(创伤、泌尿、乳腺、耳鼻喉、介入等专业)、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等。医院先后引进了包括PET/CT、SPECT-CT、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DSA、64排螺旋CT、256层平板iCT、双源CT、1.5T和3.0T核磁共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仪、飞秒激光角膜手术系统、3D腹腔内窥镜系统,心脏、四维彩超等医疗设备,目前在用单价2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近400台(套)。医院消化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烧伤科为省临床重点专科,肾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和泌尿外科为市临床重点专科。先后通过了国家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房颤中心评审以及产前诊断中心认证。二、社会认同医院为东莞市医保定点医院和东莞市公务员健康体检定点医院。医院还是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民营医院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医院协会民营医疗机构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东莞市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会长单位。三、取得荣誉(一)1996年10月,医院获东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社会公德先进集体”称号;(二)2003年和2012年,医院院长两次评为年度全国优秀院长并受到表彰;(三)2001-2004年,医院顺利通过了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发起的推荐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三个主题的创建活动的评审,成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12年医院再次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称号;(四)2005年8月,经有关部门评审,医院正式成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五)2006年11月,医院荣获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大医精诚”先进集体称号;(六)2007年2月,医院获得“全国诚信民营医院”荣誉称号;(七)2008年3月,医院获东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医院”称号;(八)2009年,医院分别获得东莞市卫生局颁发的“2008年度东莞市医院管理一等奖”和“2008年度社会保险定点先进单位”称号;(九)2010年1月,医院荣获中华医院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十)2010年2月,医院再次荣获市卫生局颁发的“2009年度东莞市医院管理一等奖”荣誉称号;(十一)2011年,医院顺利通过评审,并成为“三级甲等医院”;(十二)2011年2月和2012年1月,医院分别荣获东莞市卫生局安全输血管理、院感管理和预防保健管理一等奖称号;(十三)2013年1月,医院荣获东莞市医政工作管理一等奖;(十四)2013年12月,医院获得东莞市文化示范企业称号;(十五)2014年8月,医院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四周期2012-2014考核评价证书);(十六)2015年11月,医院荣获“2015全国*具价值民营医院”称号;(十七)2016年,医院再次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和“2016全国*具价值民营医院”称号;(十八)2017年7月,医院在中国医院发展大会中荣获中国雇主品牌方面奖项:“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佳雇主民营医院十强”、“2016年度中国医疗机构*佳雇主分项奖民营医院”、“2016年度中国医疗机构*佳雇主民营医院医疗质量三甲”;(十九)2012年-2019年,医院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组织测评的“中国医院竞争力-非公立医院100强”排行榜中,2年荣获第二,6年荣获第一。

【详情】

医院动态

更多 >

苏晓燕 80后医生的SCI梦

距离2013年苏晓燕医生发表第一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文章《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到现在,已逾一年。苏晓燕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那个春天收到的第一封发自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回复电邮,那100多字的英文修改意见邮件她反复看了3遍,这时她确信自己过去2年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那种感觉就像是妈妈看到孩子从自己肚子里面出来时那样幸福。”已为人母的苏晓燕在描述当时的心情时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苏晓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发表SCI文章。在10年前她刚上中山大学读研究生,开学第一天在学堂上教授们向在座的学生们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学术地位以及他们为科研工作付出多少艰辛,在那时苏晓燕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印象:SCI是一个学术标杆。但SCI又是那么远,仿佛是一个普通临床医生难以触及的一个梦。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梦一做就是5年。2011年,当她要准备晋升副主任医师了,才发现自己的论文数量与要求相比还有一大段距离。这时候她想起了远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师兄。 “我这位师兄的科研工作非常厉害,主持过好几个国家课题,发表了好多篇SCI文章。我希望找他帮忙。”苏晓燕在采访中提到,“但当我把自己的情况和他一说,结果他就很不客气地骂我了。” “他怎么骂你了?” “他说,你毕业这么多年了,怎么连一篇像样的科研文章都没有。你以前都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临床经验转化成科研成果?” 在苏晓燕看来,师兄的责怪就像一声响雷,把她从梦里面叫醒。回想起从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开始临床工作,每天除了收病人就是在管病人。在缺乏科研指标和科研氛围的情况下,人更加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不是因为要晋升的原因,苏晓燕可能还不会去考虑做科研的必要性。在与师兄交流的过程中,她还发现在广州工作的师兄师姐们都已经在科研工作上颇有建树,而自己还是停留在“小富则安”的思维模式。“当时心里面只有一个想法: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她开始意识到,光做梦没有用,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梦。“要不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苏晓燕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既然要写科研文章,那就发表SCI文章。”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师兄时,师兄也非常支持,同时给她一个建议“发表SCI文章,基础文章比临床文章好写很多。”但苏晓燕坚持自己的观点“既然要做,那就不留遗憾。我选择写临床性SCI文章。” 俗话说,有决心是好事,但能否获得好结果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快苏晓燕发现这项任务确实比想象中要难。或者对于专职的科研人员来说,只要方向和方法正确了,要实现目标只是时间投入的问题。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缺少的正是时间。“准备论文的时期也是科室工作特别忙碌的时期,刚好又有医生要外出进修,科室人手非常紧张。”苏晓燕回想起那段经历,不禁有点唏嘘,“当时我的小孩刚1岁,很容易哭。下班后我只有等小孩安静下来了,夜里才能专心看书。”但除了时间配置困难以外,对于从没有发表过SCI文章的苏晓燕而言,SCI文章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她不得不去查阅大量的专业文献资料,而且还必须去看世界范围内的四大名刊的纯英语文献。所谓万事开头难,就连如何达到“选题创新”这四个字的要求,她前后都花了3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她天天观察和做预实验,“屡败屡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捕捉选题的机会。直到有一天,“缺血性修饰白蛋白”这个新颖名词进入到她的视线——原本应用于诊断心肌损害的一项新型血清学指标能否与本专业疾病联系起来呢?射手座的苏晓燕再次把自己调到挑战模式,通过咨询心血管专家,反复查找肾内科相关资料,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疾病检查数据,正式开启她的SCI圆梦之旅。 2年后,苏晓燕的心血作品变成铅字被收录进SCI,其研究的课题也获得了2014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提名,现正在网上公示。对此她没有过多的兴奋,在她看来,所有该收获的在做科研的过程已经获得。今年4月,医院科教部再次邀请她向有意开展科研工作的同事讲解统计工具的使用。当80年出生的苏晓燕走上讲台上,向在座的一些医学前辈们分享自己的做科研的感受时,她的开场白是:“有梦不怕远。当时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要做科研,那就要努力做到自己不能做得更好。要不留遗憾。”这是苏晓燕医生的座右铭,也是她的追梦格言。 (作者:林运松 周谋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