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而长盛不衰。为国人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的前身是创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的中医科,五十多年来,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伴随着现代科技前进的步伐,发展成为能利用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检查结果,应用中西医理论综合分析、归纳整理、诊治疾病的新兴学科。我科现有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经治医师6名,技术力量雄厚。1994年,《胆囊炎胆结石中医计算机专家诊疗系统》课题获株洲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与省中医研究院合作之课题《疏肝理脾丸治疗肝胆脾胃疾病》获国家级奖励,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主要业务内容:

1、对于风湿、类风湿及所致腰腿痛,采用中药活血通络、祛风止痛,配合按摩、针灸治疗,效果满意。

2、胃肠疾病、慢性肠炎:纯中药制剂灌肠配合口服中药煎剂,治疗40余例,有效率达90%以上。

3、心血管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中风等取得满意疗效。

4、面神经瘫痪:经中药疏风通络配方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早期治疗更佳。

5、中医骨伤科治疗方面自具特色,很受病友欢迎。对关节骨质增生、骨折后骨痂难以生成者采用中药泡患处,疗效良好。

6、外科手术治疗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早日康复。

7、恶性肿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孕症、肝炎等有独到之处,在株洲地区享有较高威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如何护送重病小孩看病

孩子得急症重病时,家长常常慌慌张张地将孩子送往医院。由于惊慌及途中护理不当,往往会使孩子病情加重,同时也给医生诊治疾病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护送孩子去医院时,家长应注意以下问题: 沉着镇静有主见 家长的沉着情绪能给予孩子安全与信任感,并能使孩子听从吩咐。如果家长惊慌失措,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孩子就会更加惊恐,哭闹不休,要是平素娇生惯养的孩子更会小病大嚷,无病呻吟。这样会掩盖真实病情,妨碍医生诊治疾病。 孩子穿戴要适宜 孩子的穿戴应与当时的季节、气候相适应。寒冷季节可以戴帽子、口罩,不要用毛毯、大衣把孩子嘴、鼻等都捂起来。但是,衣服也不能穿得太少,如有家长夜里带孩子看急诊,急忙从床上把孩子抱起来就走,连鞋袜都不穿。这样会使孩子再次着凉,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疾患。 不要给孩子乱吃东西 孩子生病家长心疼,当孩子要吃东西时,家长总是千方百计满足他。然而,孩子乱吃东西,不但影响疾病的诊治,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如有些病(如肾炎)对某些食物有禁忌,食入后会使病情恶化;有些病(如肝炎)需要空腹抽血化验,如果先进食,不得不推迟检查,影响了疾病的及时诊断。 不同的疾病症状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如高热的孩子应带些水,少量多次地给孩子饮用,也可用冷湿毛巾敷孩子的前额。如果孩子发生惊厥,可用拇指掐人中穴(鼻唇沟上1/3交界处)、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于第二掌骨中点处)。对腹泻的孩子应准备些淡水,途中随时喂服,尿布上的大便可保留到医院化验用。如果孩子吐得厉害,应让孩子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造成窒息。腹痛的孩子可轻轻按揉腹部以减轻疼痛,如按揉后疼痛反而加重,不应继续按揉以免加重病情,比如肠套叠引起的腹痛,用力按揉会使肠套叠加重,不利疾病的治疗。在护送消化道大出血或已经休克的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体位,即头低脚高平卧,这样有利于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对有心衰的孩子,应取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护送体弱、病重的小婴儿尤须注意小婴儿特别是弱小婴儿患病后,病情重且变化快,而且症状体征往往不明显,如果不观察或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护送小婴儿要观察以下内容:面部颜色,如由红润变为苍白、青紫;呼吸节律,如由均匀变得快慢不均,甚至暂停;神态,如由能睁眼看人到闭目不理人,或呼之不应,触之也无反应;四肢活动与体温,如手足温暖、活动自如变为肢体发紧或时有小抽搐,或手足变得发烫以及冰凉等。以上这些变化均反映病情危重,应及时到附近医院抢救,不要舍近求远,否则可因路途过远而贻误治疗。 只要仔细观察病情,加上恰当的护理,就能够将孩子顺利地送到医院。特别要提醒的是,应该带上病孩儿的有关就诊资料,如门诊病历、心电图、化验单及X线片等。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