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立医院

医学影像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医学影像科是青岛市规模较大、设备和技术水平先进、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2008年被评为青岛市特色专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务人员36人,其中博士2名,硕士6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5名,技师7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

本部影像科学术水平在青岛市处于领先地位,是青岛市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主委单位,青岛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挂靠科室。科室主任王国华为青岛市卫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任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及常务编委。尚有多名专家分别担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分子影像学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放射学分会委员及学组委员。

全科分为五大部分:常规X线诊断室、常规X线技术室、CT室、MRI室及查体中心。各部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形成了完善的影像诊疗体系。

普放室现开展全身各部位的DR摄影、胃十二指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静脉尿路造影, 有机碘子宫输卵管造影等。2008年开展了胆管内引流、磷-32置入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CT室目前拥有Philips纳米128层、Siemens 16层螺旋CT机各1台,具有扫描时间短,成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图像质量高,后处理功能强大、辐射剂量低等优点。可对人体各部位如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关节等进行扫描,适用于肿瘤、炎症、结核、外伤、先天性疾病等的诊断。除对全身各系统常规CT检查外,还开展了CT仿真内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CT血管造影成像(冠状动脉、肺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胸腹主动脉、下肢动脉等)、CT介入诊断与治疗等特殊检查。特别是新近开发应用的门静脉血管成像、肝门部CTA、直肠CT灌注检查、颅脑CT灌注检查等CT新技术,为临床精细手术的施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影像学支撑,并形成了新的科研切入点。

磁共振室有GE 1.5T超导磁共振机1台。该设备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功能齐全,形态诊断与功能诊断相结合等优点,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显示早期小病灶更为敏感。除全身各部位的MR检查外,还开展了乳腺MRI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水成像、脑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等特殊检查。近几年与青岛市儿童医院合作开展小儿脑瘫MRI诊断与波谱分析科研项目。

本部影像科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承担青岛市、局级科研课题4项。主编医学专著15部,主译MRI专著1部,副主编5部,参编10余部。在国家级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SCI收录1篇。担负着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影像理论课授课,青岛大学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影像系本科实习生带教工作。2003年以来,正式成为青岛大学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的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已培养高水平影像医学硕士生多名。近年来科内4人次在国际会议、全国、省放射学会大会发言,5人次主持全国、省级放射学术会议。目前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日本放射技师协会保持着友好交往。

影像科作为重要的医技科室,始终注重医教研水平的全面、持续提升,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不断开发和应用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做好临床的侦察兵,解决了大量临床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问题。同时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科室呈现讲学习、讲技术、讲创新、讲奉献的良好氛围。目前该科在功能影像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有所侧重和建树,已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级资助立项2项。科室力争在3~5年内把建设成为整体具有省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放射科实行24小时应诊,随时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主要设备仪器

1. 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64排128层纳米螺旋CT机1台

2. 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1台

3. 美国GE 1.5 T Signa 磁共振成像机1台

4. 日本岛津DR 双板X线摄影机1台

5.日本岛津遥控胃肠造影机2台

6.日本岛津移动式床旁X线摄影机2台

7. 日本岛津FLEXAVISION X线摄影机2台

服务品牌:片片显真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微创手术让九旬老人直起腰

  “没想到一个针眼大小的切口,就能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痛苦,几天就恢复了,真是我们老年人的福音啊!”90岁的李大爷脸上洋溢着轻松和满意,可在一月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影响着他的生活。 一月前,来自莱西的李大爷就被腰腿疼困扰着,经过药物、针灸和按摩等治疗效果都不明显。一周前腰疼加重,右腿开始疼痛麻木伴发凉,不能下地行走,平卧都疼痛难忍。李大爷慕名来到我院疼痛科就诊,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考虑到年岁已大,且合并症多,李大爷不想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家人也希望李大爷能少受一点罪。我院疼痛科陈付强副主任医师跟病人及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建议可以通过椎间孔镜手术实现微创治疗,不用开刀,创伤很小。疼痛科进行了术前讨论,在科主任艾登斌主任的主持下,最后决定为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 李大爷在局麻下接受了椎间孔镜手术,将突出的髓核、增生的纤维环、肥厚的黄韧带组织钳取干净,术中仅出血15ml。手术仅用时一个半小时,术中病人就觉得腰腿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毕下地行走时,腰腿疼痛症状消失,术后三天,病人就康复出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