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矿总医院

中医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位于门诊部二楼,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中医门诊开展临床各科得中医诊疗工作,擅长于男女不育证,泌尿系结石及各科疑难病得治疗,已在国内各级期刊杂志发表医学论文近20篇。本科服务宗旨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精湛的技术竭诚为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率过缓如何运动有助于恢复
高云
回答: 心率过缓患者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及日常活动调整等方式帮助恢复。心率过缓可能与窦房结功能异常、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 1、低强度有氧运动 心率过缓患者适合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这类运动可逐步提升心脏泵血效率,避免因突然剧烈运动导致晕厥。运动时需监测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50%-60%,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运动前后应充分热身和放松,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2、抗阻训练 使用弹力带或轻量器械进行上肢和下肢肌肉训练,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完成2-3组,组间休息1-2分钟。避免屏气用力,训练时保持自然呼吸。此类训练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但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3、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练习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间接改善心率。每天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呼吸训练特别适合合并焦虑症状的患者,可同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4、平衡训练 单腿站立、脚跟行走等动作可预防因心率过缓导致的跌倒风险。训练需在稳固扶手旁进行,每次10-15分钟,分2-3组完成。平衡训练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但眩晕发作期间应暂停练习。 5、日常活动调整 避免长时间静坐,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爬楼梯时放缓速度,分阶段完成。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日常活动调整可减少心脏负荷波动,配合穿戴式设备实时监测心率变化更安全。 心率过缓患者运动时应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基础疾病和用药信息。避免在高温高湿或寒冷环境中运动,餐后1小时内不宜剧烈活动。建议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运动方案。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限制咖啡因摄入。若运动中出现胸痛、黑朦或持续心悸,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