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病理细胞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是病理学的一部分,它不但是临床诊断中经济实用、简便可靠的方法,也是肿瘤发生与早期防治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诊断细胞学以简便实用和微创的等优势,在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细胞病理学检查是指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脱落、刮取和穿刺抽取的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并做出定性诊断。。

细胞病理学学检查的优点是:①取材范围广,损伤很小或无损伤,经济、快速、安全。②有较高的阳性率(主要用于区别良、恶性,如对许多癌的阳性率可达70-90%)。③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肿瘤普查,可对人体多种恶性肿瘤(尤为各器官的癌)起到初筛作用。

一、细胞学主要内容:

1、脱落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并做出诊断,包括自行脱落细胞标本、刮取、刷取细胞标本。 可以是来自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分泌、排泄物中的脱落细胞,也可以是经穿刺抽取的胸、腹、心包腔、脑脊髓膜腔液体中的脱落细胞,还可以是经各种内窥镜刷涂片、印片采集的细胞,

2、穿刺细胞学:

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指用细针(针外径0.6-0.9mm)取得身体可疑性病灶的细胞或组织而的得到诊断的方法,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有助于非肿瘤的诊断(如感染性疾病、肉芽肿性疾病以及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只要细针可及的部位,均可用FNA,如:甲状腺、涎腺、淋巴结、乳腺及全身皮下组织包块等。亦可在B超、CT引导下穿刺吸取出的全身各组织器官病变处的细胞来进行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除用于诊断外,还可用于某些治疗,如良性囊性病变的囊液抽吸。亦可在B超、CT引导下穿刺吸取出的全身各组织器官病变处的细胞来进行检查。

适应症: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任何非瘤性或疑为瘤性的包块并在身体可触及之处,只要在安全条件下(主要能避开胸、腹腔内及颈部的大血管等)及细针可达之处,均可作为细针穿刺活检的适应症。

禁忌症:1、不能控制咳嗽的病人,不适合做甲状腺及胸壁的穿刺。2、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结构异常。3、严重肺气肿、肺动脉高压、严重缺氧或上呼吸机的患者。4、无法合作、过度焦虑、紧张等患者。

3、液基细胞学:

液基制备(liquid based preparation,LBP)指的是细胞学标本收集到细胞保存液内,经过处理去除标本中影响诊断的成分(粘液、血液、炎性渗出物等),并进行细胞的集中,制成薄层细胞片,染色,最后由细胞病理学医生通过对较少细胞的识别做出细胞学诊断,此类液基细胞制备系统均可以较好地满足临床。

液基细胞学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所以液基技术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

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也可以在非妇科细胞学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的痰、胸腹水等,经处理液处理后不仅去除粘液、红细胞,而且保存了细胞完整无损,细胞核、核质、核仁更加细腻、清楚,获得了三维立体结构。同时保全细胞抗原生物特性,对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无任何影响。有利于肿瘤细胞鉴别诊断。

二、细胞病理学的主要任务:

主要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也可用于某些非肿瘤性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如炎症性疾病的诊断。

三、细胞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进行人群或癌症高发区的普查:包括不少早期的恶性肿瘤,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例如:坚持多年的防癌普查使全世界宫颈癌的死亡率和晚期癌的发生率普遍下降。

2.诊断肿瘤,发现早期癌,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细胞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较小肿物或体征不明显或病人感觉不到症状时,到医院体检细胞学检查也能发现早期癌。

3.癌瘤治疗后随诊: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或确定是否复发。细胞学检查是最方便的方法之一。

4.认识癌前病变:细胞学诊断能够发现癌前病变,所谓癌前病变就是在一些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其发展为癌潜在危险的某些形态变化,经过治疗可以转归正常。

5.提示良性病变:如淋巴结肿物针吸,依据一定形态特征提示炎症或结核性病变;乳腺穿刺提示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纤维腺瘤;甲状腺穿刺提示甲状腺炎症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脱落细胞学检查也能够明确某些良性病变,如宫颈刮片提示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纤支镜刷片提示粘膜结核病等。

四、细胞病理学的应用价值

1、无创伤性取材或微创性取材,取材途径简便快速,刮、涂、印、刷、抹、摩擦、离心集中和针吸、穿刺等,对病人损伤极小或无创。

2、脱落细胞学主要利用病人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检查。如病人咯出的痰、乳头的分泌物、尿、胸、腹水等。

3、针吸或小针穿刺对体表和内脏肿物进行细胞学检查。小针的外径不超过0.9mm。体表肿物操作方便,经皮取材;内脏肿物在模拟定位机、CT、超声检查等引导下经皮取材。

4、难于获取组织病理诊断时,细胞病理学可以达到形态学诊断目的: 如肺和纵隔或腹腔肿物不适宜手术的病例,经皮穿刺细胞学大部分能够明确肿物性质和基本的组织类型。给放疗或化疗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

5、方法简捷、费用低、创伤小、并发症少、禁忌证少,病人易接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左后脑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云
回答: 左后脑痛可能由肌肉紧张、偏头痛、颈椎病、高血压或脑部病变等原因引起。该症状可能与神经压迫、血管异常、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钝痛、搏动性疼痛或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 1、肌肉紧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精神压力可能导致枕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引发左后脑局部酸痛。这类疼痛可通过热敷、按摩或拉伸颈肩部肌肉缓解,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睡眠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 2、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时常见单侧后脑部搏动性疼痛,可能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异常激活有关,常伴随畏光、恶心等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佐米曲普坦片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等药物,避免摄入含酪胺食物如奶酪、红酒等。 3、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可能压迫枕大神经,导致左后脑放射痛,转动颈部时症状加重。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可通过颈椎牵引、超短波治疗改善,必要时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或洛索洛芬钠片缓解肌肉痉挛,日常需加强颈肌锻炼。 4、高血压 血压骤升可能引起后脑勺胀痛,尤其晨起时明显,与脑血管压力变化相关。这类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限制钠盐摄入并保持情绪稳定。 5、脑部病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肿瘤等疾病可能引发剧烈后脑痛,多伴随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危重症状。需立即进行CT或MRI检查确诊,后颅窝肿瘤可能需行开颅手术或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畸形则需介入栓塞处理。 出现左后脑痛需观察疼痛性质与持续时间,若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工作间隙可做颈部米字操放松肌肉。控制咖啡因摄入量,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偏头痛患者建议记录头痛日记以识别诱因。急性疼痛期可用冰袋冷敷痛处15分钟缓解症状,但禁止随意使用强效镇痛药掩盖病情。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