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放射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1996年被批准为硕士点,2004年成为潍坊市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目前是山东省教育厅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鸢都学者设岗学科,潍坊市A级重点学科。工作人员有博士3人,硕士8人,鸢都学者1人,鸢都学者科研骨干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省内率先开展临床影像检查项目5项,市内率先临床影像检查项目16项。3项临床检查达国际先进水平。学科主持5项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研究经费逾2000万元。获山东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各种科技奖励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PCT发明专利2项,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专注9部。

设备高端数字化:

放射科全部检查实现高端数字化,能够与医院PACS系统完美融合,完成图像的高保真传输和图像后处理,能够确保诊断医师看到清晰度高、信息丰富、优质可靠的诊断图像和相关信息。为照射剂量控制、早期疾病监测、方便患者检查、缩短待诊时间等提供了设备保障。目前科室有高端DR系统3台套:柯达DR7500、飞利浦DigitalDiagnost、GEDR各一台;高端数字胃肠系统2台:飞利浦OmniDiagnost、西门子AXIOMLuminosdRF数字胃肠机各1台;CR床边摄影系统2台套;法国MEDIX公司MEDIX90双能X线骨密度仪1台。

强化‘佑民济世’的理念,努力提升诊断与服务水平

全科人员秉承病人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目标宗旨,视病人为亲人,尝试‘我是一个病人’的换位思考;强化全面覆盖放射科疾病谱的诊断能力训练,目前我科工作人员能够对几百种放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出正确诊断。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研究驱动单病种诊断能力的强力提升方法,大幅度提高一些疾病的诊断能力与诊断水平,其中全下肢力线测量、胃肿瘤的鉴别、排粪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小儿肠套叠等诊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子宫输卵造影等造影检查的照射剂量控制研究,使造影检查的照射剂量降低到国家标准的30-50分之一,在满足影像诊断的基础上,患者得到了最可靠的放射防护。在业务水平和诊断能力长足发展基础上,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建立符合影像实际的学术氛围

按照临床工作的实际要求,走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近3年引进博士2人,硕士3人。建立了院内、外学科间强强联合的学术体系,目前与肿瘤科、血液科、山东大学、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人员与设备共享的学科建设平台。在学术体系的建设和人员分工方面,按照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首先建设常见病多的领域和方向,同时尊重相关人员兴趣和优势。学术体系的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向、教学需求、研究生培养密切结合,形成了涵盖影像各领域的人才分工体系。

临床科研有效整合,科研全力服务临床

临床是科室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我科能够出色完成各项临床诊治和司法鉴定工作。科室秉承‘科研创新思维来源于临床,科研成果服务于临床’的理念,经过近几年努力,已经形成了涵盖呼吸系统、骨肌系统、消化系统、小儿急诊和分子影像等方面的临床科研学术体系。

分子影像肿瘤诊断:自2000年开始从事影像改变与基因、细胞因子的对比相关性研究,逐步发展成为活体分子探针的成像与应用。本方向的研究使我们对肺癌、胃癌、食管癌等肿瘤的诊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低剂量子宫输卵管造影:为最大限度保护受检者的卵巢功能,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照射剂量的构成比,逐步改进检查方法与参数。保证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剂量控制在5-7mSv,大大低于ICRP2007标准。目前该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与分子水平,随着研究的逐步进展,受检者照射剂量仍在不断降低。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空气灌肠整复是原发性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我科采用JS-628E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结合坚持数年实验研究,深入分析跨壁压等与肠穿孔的内在联系,制定具有我科特点安全规范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方法,目前复位成功率达9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年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关节软骨退变、椎体外伤的病理与影像对照研究性,对骨折时限鉴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下肢力线投照与拼接等在科学研究以及,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引导了骨肌系统的学术体系优化和临床业务的开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碘125粒子植入职业病危害设施项目顺利通过省卫计委验收

8月8日,省卫计委综合监督处刘国营处长,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赵金顺主任一行9人,对我院的碘125粒子植入职业病危害设施项目进行现场验收。我院党委书记井西学、副院长李贵新、任春娥,医务处、介入肿瘤科、CT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参加了检查全程。 专家组首先听取了任春娥副院长关于我院碘125粒子植入项目的工作汇报,随后查阅了粒子植入项目管理档案,到项目开展的分装室、手术室及病房查看了现场。反馈会上,检查组对我院的粒子植入项目临床开展情况和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专家组讨论,最后一致同意碘125粒子植入职业病危害设施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此次省卫计委专家组检查,对我院的放射诊疗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督促。借此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放射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质量保证措施,规范了放射诊疗行为,加强了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切实保障了放射诊疗质量和安全,维护了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 据悉,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被国家卫计委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需要严格的准入审批程序。通过此次验收备案后,我院开展该项目所需的资质已齐备,包括放射诊疗许可、辐射安全许可、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进一步加强了依法执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文/周政敏 图/刘晓方 责任编辑/亓凡)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