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妇科包括妇一科和妇二科。妇一科,科室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服务一流。科室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是妇幼保健院重点学科之一。妇一科在岗医护人员共20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有硕士学位4名;主管护师5名。科室技术骨干以中青年为主。妇科开设2个专家门诊,已发展成为集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中医妇科专家门诊、门诊小手术室、激光治疗室、微波理疗室等组成的综合门诊。门诊开展宫腔镜检查术,免去患者排队等候住院的时间及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推行宫颈恶性病变的筛查,并利用阴道镜、TCT、HPV检测、LEEP、HIF刀等检查治疗手段,对宫颈疾病特别是宫颈恶性肿瘤进行规范化的筛查、诊断及治疗,既避免了宫颈疾病的过度治疗,又使宫颈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明显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多维彩超及经阴道彩超的应用,缩短了检查等待时间,提高了盆腔肿瘤及异位妊娠等疾病诊断的阳性率,使就诊病人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妇一科病房拥有40张床位。每年收治住院患者1800多人次,完成住院手术约700余例,包括子宫肌瘤剥出术、经腹及经阴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病的保守及根治性手术、卵巢良性肿瘤的剥出术、子宫脱垂、不孕症手术、生殖道畸形手术、卵巢癌减灭手术及根治性手术,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根治性手术等等。微创手术是妇科的诊疗特色。2003年以来,妇科开展了大量微创手术,包括宫腔镜、腹腔镜下及经阴道手术,此类手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愈合效果好等特点,深受广大妇科患者欢迎。妇一科已高质量地开展了妇科疾病的腹腔镜手术诊治,迄今已成功完成如附件切除、卵巢肿瘤剥除、子宫肌瘤剔除及子宫切除等手术,建立了异位妊娠、不孕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检查与治疗常规,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治亦是妇一科的特色项目。妇一科遵循科学规律,采用标准术式进行妇科各类癌症的根治性手术,实行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治疗方案,使每位恶性肿瘤患者都能得到合理的诊治。妇科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妇科微创手术技术,拓宽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治研究,继续应用实施妇科肿瘤诊治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和多元化。
  妇二科位于门诊综合楼11层,开放床位42张。在岗医师9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3人。门诊位于门诊综合楼三层,设有妇科专家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妇科中医专家门诊,并设有微波理疗室、阴道镜室、LEEP室、臭氧治疗、宫腔镜检查等组成的综合治疗单元。妇科是省内率先开展妇科腔镜技术的科室之一,传承妇幼保健院长期探索形成的优秀诊治理念和临床经验,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妇科诊疗特色基础之上,积极适应现代微创医疗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宫腔镜、腹腔镜、经阴道手术等现代妇科微创医疗技术,形成了以妇科微创诊疗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科室,立足潍坊,面向全省,服务社会。微创手术率已达90%以上。腹腔镜方面开展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子宫次全切除、子宫肌瘤剥除、附件切除、卵巢囊肿剥除、异位妊娠病灶清除、盆腔粘连松解等微创手术,近年来又成功开展了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早期卵巢癌的腹腔镜手术,完成了腹腔镜下大网膜、阑尾切除、子宫动脉结扎、子宫悬吊等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宫腔镜方面开展了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切除术、粘连分离术、息肉切除术、纵隔切除术、异物取出术等微创手术。经阴道的手术有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宫颈肌瘤切除术、较大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附件肿瘤切除术等,满足了病人微创观念的需求。
  妇二科盆底障碍性疾病(包括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的治疗除了传统的经阴道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外,近年来采取整体理论,保全盆底结构,利用补片及恢复盆底正常组织结构等,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外阴、阴道、宫颈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妇二科的另一大特色。尤其是宫颈病变的规范化治疗,首先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BS报告系统和宫颈病变诊断的“三阶梯”诊断模式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并施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近三年,联合HPV基因检测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并采用有效的方法阻断HPV的持续感染,阻止向浸润癌的发展。妇科内分泌的诊治:包括青春发育异常,如性早熟、青春发育延迟等;各类月经失调,如功血、闭经、月经不规则等;卵巢功能衰退及其相关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生殖泌尿道萎缩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其他妇科内分泌疾病,如高催乳素血症、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内分泌有关的各类异常子宫出血和盆腔包块。另外,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和畸形矫治方面我们走在潍坊市的前列。如:阴道纵膈、横隔、斜隔的切除,子宫畸形的矫治,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治疗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每年完成科研2-3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6篇以上;每年举办学术会议1-2次,以增加交流和合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盆底肌修复什么时候做比较好
冷启刚
回答: 盆底肌修复一般在产后6-8周开始进行效果较好,具体时间需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调整。盆底肌修复主要针对产后盆底肌松弛、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通过科学训练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产后42天是常规的盆底肌评估时间点,此时恶露已基本排净,子宫复旧接近完成,医生会通过指检或仪器检测评估盆底肌力。若肌力在3级以下或存在漏尿等症状,建议立即开始修复。顺产产妇因产道扩张程度较大,通常比剖宫产产妇更需要关注盆底肌恢复。轻度松弛者可通过凯格尔运动自主锻炼,每天3组每组10-15次收缩,持续6-8周可见改善。中度以上损伤需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周2-3次,配合阴道哑铃训练增强肌肉耐力。 部分特殊情况需延迟修复时间。会阴三度裂伤或侧切伤口未愈合者,应待组织完全愈合后再开始训练。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产妇需先控制基础疾病。盆腔急性炎症期禁止进行阴道内操作。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肌萎缩,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后开展修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未纠正前,修复效果可能受限。 产后半年内是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期,但错过该时段仍可进行干预。日常需避免提重物、久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咳嗽前主动收缩盆底肌预防漏尿。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低频电刺激、磁疗等物理治疗手段提升效果。修复期间出现疼痛或不适需暂停训练并及时复诊。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