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内科 (共1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小儿内科是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是泰安市医疗质量示范科室,设两个病区,其中包括新生儿监护室,开放床位80张。拥有婴儿多功能监护仪、CPAP呼吸机、微量输液泵、早产儿培养箱、远红外线抢救台、高胆红素治疗仪、微量血糖仪、经皮测胆红素仪、新生儿复苏囊、喉镜、高压氧舱、多功能理疗仪、无痛皮试仪、空气压缩雾化泵等先进医疗设备,年住院病人1800余人次,年门诊量20000人次,是泰安地区重要的儿童疾病诊疗、急诊急救、康复保健专业科室,同时承担着儿科临床医师的培训及部分儿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科室现有专业医护人员47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医学硕士7人。省内著名的儿科专家徐周善教授,在泰安地区享有盛名的儿科专家黄淑敏教授,以及徐佩芳、黄丽松、董振英教授曾先后担任儿科主任。1991年,在本地区率先建立了儿科变态反应室;1992年,在泰安率先开展了小儿染色体检查;2000年在本地区率先引进小儿高压氧舱;2001年殷宪敏教授完成的山东省教育厅课题《神经保护、营养和康复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研究》,在省内8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陈述英教授开展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综合治疗,效果优良;2006年成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相继开展了新生儿重症监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与康复;此外还开展了遗传咨询、小儿智商测试、经皮理疗治疗小儿肺炎、腹泻小儿营养评价以及高压氧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重型病毒性脑炎、智能低下等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儿内科在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方面,尤其在小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婴儿脑功能训练新技术,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智力低下及新生儿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脑炎、小儿多动症、慢性腹泻等方面经验丰富,在治疗各种类型的肺炎、儿童哮喘、急慢性胃炎、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腹泻病、各种脑炎、脑病、小儿惊厥,急慢性肾炎、肾病、小儿血尿、各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川畸病、过敏性紫癜、小儿白血病、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贫血等方面,独具特色,疗效显著,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多年来,先后有4人担任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高压氧专业委员会、医学遗传与优生专业委员会、儿科医师协会预防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4人在泰安市儿科学会担任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先后获得山东省卫生系统“三八”红旗集体、医院优质服务示范岗、山东医师奖、泰安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泰安市妇幼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集体或个人荣誉。承担并完成山东省教育厅、卫生厅课题3项,完成医学院教学课题1项,主编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启动医院标准化建设“回头看”工作

  8月18日上午,我院召开医院标准化建设“回头看”工作调度会,安排部署了“回头看”检查工作任务。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长勤,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建功,副院长贾庆卫、杨晓雯、王俊勤及各检查组成员参加了会议。杨晓雯副院长主持会议。 本次检查采取各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分为行管后勤组、内科组、外科组、医技特殊科室组、核心条款组五个大组,重点督导检查科室质控活动、核心制度落实、职能部门质控履职、三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过程中省卫计委专家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等情况。 会上,胡建功副书记,贾庆卫、王俊勤副院长,分别提出更加明确、细化的指导意见。 李长勤院长强调,医院标准化建设“回头看”活动作为医院标准化管理、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检查,认真评价各部门、科室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建立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推动医院实现发展新跨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月经期间下腹坠痛想大便的感觉
黄玉红
回答: 月经期间下腹坠痛伴随想大便的感觉通常是痛经或盆腔充血引起的正常生理现象,但也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主要有原发性痛经、盆腔充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诱因。 1、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这种痉挛性疼痛可能放射至直肠区域,产生排便感。伴随症状包括腰骶部酸胀、恶心等。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配合热敷下腹部有助于放松肌肉。 2、盆腔充血综合征 月经期盆腔血管扩张会使直肠周围压力增加,产生里急后重感。典型表现为晨起症状较轻而午后加重,可能伴有肛门坠胀。建议避免久坐久站,采用膝胸卧位缓解压迫,严重时需就医排除静脉曲张。 3、肠易激综合征 激素变化可能诱发肠道敏感,出现腹痛伴排便冲动但实际无便或排便不畅。症状多在进食后明显,可能交替出现腹泻便秘。可尝试低FODMAP饮食,必要时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侵袭直肠子宫陷凹时,月经期病灶充血会刺激直肠,产生剧烈坠痛和频繁便意。可能伴随性交痛、不孕等症状。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选择包括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或病灶切除术。 5、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症会导致直肠子宫陷凹粘连,月经期组织水肿加重牵扯痛。常见于既往有宫腔操作史者,可能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需完善妇科检查,急性期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 月经期应注意保持腹部温暖,避免生冷饮食刺激肠道。每日适量饮用姜茶或热汤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轻柔按摩下腹部可缓解肌肉紧张。记录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若出现发热、异常出血或疼痛持续超过3天应及时就诊。平时加强盆底肌锻炼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少症状发作概率。 黄玉红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