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肿瘤医院

放疗科 (共2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疗一病区是在1962年设立的放疗科头颈组(含普瘤)和1979年建立的头颈普瘤病房的基础上,于1988年11月18日正式建科,定名为放疗头颈普瘤科。2005年10月改名为放疗一科。

放疗二病区是我院1962年成立的放疗科胸组,于1988年11月18日正式分科,定名为放疗胸科,2005年10月改名为放疗二科,2008年7月更名为放疗二病区。

放疗三病区现有在编人员21名,其中医师10名,护士11名,聘用制人员8人,医师1名,护士7名。编制床位50张。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3人,硕导1名。主要收治腹盆部、胸部等各种恶性肿瘤。

放疗四病区由原放疗胸科发展而来,主要以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为专业,现开放床位43张,有医护21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3人,硕士3名。是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业务过硬的和谐团队。

放疗五病区于2008年建立,系放疗系统新生力量;它的前身是放疗腹盆科,改革开放以来,放射治疗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我们的老前辈为放射治疗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科在治疗领域不仅继承老科室的特点,也开展和完善了新技术;主要开展胸、腹部肿瘤、妇科、直肠及泌尿道肿瘤的放疗和化疗以及综合治疗,尤其擅长上述肿瘤的三维及调强适形放疗。开展省级科研项目: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的前瞻性研究及直肠癌调强适形放疗在临床的应用。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和国内专业会议。

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六病区成立于2008年8月,前身为放疗头颈科,现有床位41张,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1名,副主任医师2名,硕士3名,我科在院领导的指导和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将精诚合作,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的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结直肠癌MDT团队初赛告捷

2014年6月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群英论道,携爱争锋——青年菁英MDT大赛”最后一场初赛在天津落下帷幕。在与天津市肿瘤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MDT团队3小时4轮的激烈竞争中,我院由消化内科专家杨牡丹主任带队,结直肠外科刘海义、消化内科王育生、放疗科张继东、肝胆外科贾凯组成的结直肠癌MDT团队最终胜出,摘得该场初赛的桂冠,晋级半决赛。半决赛将于2014年8月22日在广州举行。 该赛事旨在促进结直肠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同时加强各医院MDT的开展,为青年医师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分为初赛、半决赛和决赛。评审专家对各参赛队病例分析的完整性、逻辑性、合理性、列举的循证医学数据是否支持诊疗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评审团以及观众疑义处理的思路与表现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等方面进行打分。 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由多个相关科室(外科、内科、放疗、病理、影像、内镜等)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诊疗,实现“多对一”的服务,达到肿瘤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并已成为国内外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我院结直肠癌MDT团队由结直肠癌外科专家李耀平院所长倡导成立,团队成员主要包括结直肠外科、肝胆外科、放疗科、消化内科、特诊老年科、中医科、介入科、生物治疗科、病理科、核磁CT室、超声室、内镜室、病因室、核医学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自成立以来,已联合北京肿瘤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国内多家结直肠癌MDT团队为近百例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我院结直肠癌诊治工作的声誉,起到良好的带动效应。我院结直肠癌MDT团队将继续努力,把结直肠癌多学科诊治工作持续推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