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独立设置成立于1978年,于1985年又成立了CCU,现有46张病床,其中CCU 8张。年收治病人近1800人次。2001年派出专人到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冠脉介入诊疗技术。2002年引进了PHILIPS-CV150血管机,并与2002年在院长及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院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从零开始,稳步发展。由2002年的20例发展到今天的200多例,介入病例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专业人员数量也由原来的杜寿龙、乔占瑞二名介入医师,到2007年增加了薛亚军医师,2010年又增加了袁长玲、王日全2名医师。介入技术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介入诊疗工作由刚开始的独立冠脉造影、外请专家介入治疗,逐渐发展到独立开展PCI手术。

在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方面我们认真执行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首先,我们的病例选择严格按照内科学教科书制定的冠脉介入诊疗适应症及国内外介入诊疗相关指南或共识来决定,并经过至少2名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介入诊疗资格的医师讨论,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手术;其次,在实施介入诊疗前,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三,手术前准备工作充分,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酶、肝肾功能及传染病等的化验,完善心脏彩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及术前常规行碘过敏试验,苯海拉明抗过敏等术前准备,并提前一天将介入诊疗病例的相关信息通知导管室,并大致确定各台手术顺序。第四,术中操作规范认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细则及放射防护规范,密切注意患者症状及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及压力,出现不适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停止手术,积极观察抢救,待病情平稳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手术。第五,术后拔除鞘管时,注意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拔管后对穿刺点适当压迫止血、术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24小时内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化验血常规、肾功能、心肌酶,监测有无外周及心脏并发症发生,以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并常规进行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原则上,后三天发热患者可酌情延长使用时间;第六,依据管造介入治疗指南或共识,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调酯药物等二级预防治疗,并设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的专病门诊,我们的病人绝大部分是铁路职工,介入治疗后,均办理大额疾病保险,在我们医院开药享受优惠,故所有介入治疗的病人,均能坚持每月我们医院介入专病门诊复诊,开药一次随访率几乎百分之百,对于高危患者(左主干病变或多支病变患者)及有心肌缺血症复发者,常规术后半年或一年内行冠脉造影复查,并让患者保留术后影像资料(光盘及照片),出院宣教仔细,患者服药依从性好,且患者自己对复查的重要性明确,能够定期随访,我们对高危PCI术的患者,同时还主动进行电话随访。在近十年的介入工作中,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事故,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此外,科室作为山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及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积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有积极的治疗方案,特别是根据老年心力衰竭发病规律及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按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拟定了自配中草药,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气虚血淤证,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阳虚证提高了疗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侵权责任法》专题讲座

为提高应对医疗法律风险能力,加强医患沟通,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6月27日,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热点解读”专题讲座,全院的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学习。 此次讲座由知名医疗法律专家邓利强教授主讲,邓教授不仅讲解医疗损害的热点问题,而且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解了医院如何维护医务人员的权益、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问题、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等内容,同时与医务人员进行现场互动,现场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要求全院医务人员在学习后书写学习心得体会,使全院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学法懂法,遵守医疗法规,严格执行医疗程序,规范医疗行为,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医疗纠纷、过错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杨婧 荣晶晶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