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

医学心理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于1986年在山西省成立了第一个医学心理科的雏形,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为目前包括医学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治疗、神经症病房以及面向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多功能科室。

医学心理科现有床位20张,医护人员10名,医师4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护士5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现有医学心理诊疗设备:心理CT单机贰台,心理测量电脑软件60项,韦氏成人、儿童智力测量工具各贰套,韦氏记忆量表工具一套,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一台。

多年来,医学心理科本着科研兴科、科研推动临床及心理治疗的方针,努力开展医学心理方面的研究,十几年来,努力将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精神医学的实践,并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体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曾派一名医生赴泰国精神卫生司研修学习,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近3年来,多次派医生参加国内、省内医学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共发表专业论文46篇,国家级13篇,省级15篇,市级18篇,其中两篇论文分别获市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和省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9月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完成的《 SARS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山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医学心理科与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6月-2006年3月联合研究的科技成果《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其在SARS事件中的应用》,2006年5月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厅鉴定,确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医学心理科主任彭超英不仅经常为本院医护人员举办医学心理学讲座,还担任了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的客座教授,讲授心理诊断与咨询、精神病学等课程。2003年4月山西大学“应用心理学实习基地”在医院正式挂牌;2004年6月太原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实习基地”也在医院挂牌。

医学心理科于2001年4月在门诊部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开设了一条8小时的电话心理热线。六年多来,共接待门诊心理咨询3600余人次,电话咨询3500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和认可。医学心理科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深入学校、社区、监狱、公共场所积极进行心理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和面向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尤其在SARS期间,医学心理科的成员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心理干预医疗救助组,赴SARS定点医院利用有线广播对病人和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成绩突出,获得了省卫生厅、人事厅的奖励。2006年11月获得太原市总工会、太原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的“省城职工诚信文明示范岗的荣誉称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从即日起在全院深入 “五优化三提升”活动

为进一步引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推进我院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医德医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更好的服务群众健康需求,院党委决定从即日起在全院深入开展“五优化三提升”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总体部署,紧密结合行业特点,以人民满意为根本,以“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听群众心声,请患者评议”等活动为载体,以坚决纠正有损医德医风的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力弘扬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医院在作风建设和服务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二、目标要求 在我院开展“优化服务环境、优化诊疗流程、优化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模式、优化行业作风”主题实践活动,在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方面推行更多更贴近群众的便民利民举措,最终实现群众满意度、服务效能和社会形象三个提升。 三、活动内容 结合我院工作特点,开展“优化服务环境、优化诊疗流程、优化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模式、优化行业作风”的主题实践活动。 四、活动要求 按照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把握宣传教育、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监督检查四个环节。要有所侧重,集中时间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要注重结合,边学边查边改;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轻度抑郁症症状有哪些
杨乐金
回答: 轻度抑郁症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睡眠障碍、自我评价降低等。轻度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的早期阶段,通常不会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但需及时干预以防进展。 1、情绪低落 持续感到悲伤、空虚或无望,可能无缘无故流泪或情绪波动。这种情绪状态常持续数周,且与日常压力事件不成比例。部分患者会描述胸口沉闷感或心理压抑,但尚能维持基本工作和社交。 2、兴趣减退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明显失去兴趣,如放弃爱好、回避社交。患者可能勉强参与活动但无法获得愉悦感,严重时连个人卫生都懒于打理。这种变化往往被亲友首先察觉。 3、精力不足 日常活动后易感疲劳,完成简单任务需额外努力。可能出现起床困难、行动迟缓等表现,但尚未达到终日卧床的程度。部分患者会伴随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 4、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少数可能睡眠过多。睡眠问题常与反复思考负面事件相关,晨起后疲倦感明显。这种状态若持续存在可能加重日间功能障碍。 5、自我评价降低 过度自责或产生无用感,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患者可能反复思索过去的小失误,但尚未出现严重自罪妄想。这种认知偏差容易导致回避挑战性任务。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适度运动,如每天30分钟快走或瑜伽。饮食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核桃等食物。避免孤立自己,可与信任的人倾诉感受。若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或影响生活,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轻度抑郁症通过心理咨询、生活方式调整多能改善,无须过度担忧但也不应忽视。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